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運營困局待破 體育場館賽後利用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5 08:31:13  


 
  經費不足是場館叫苦的主要原因。今年年初,河南省許昌市體育館被曝私人承包一事即可略窺一斑。這並非個例,全國大部分體育場館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對於歸屬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資金來源一部分為財政撥付,另一部分則通過自主經營獲取。但據了解,前者的撥付情況不容樂觀。

  “我們名義上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但自10多年前,在日常運營中,財政就沒有給過一分錢了。現在完全靠場館自負盈虧。”陳景春說,“和我們情況類似的場館,在北京市有很多。”

  一方面,優惠或免費向公眾開放,是自身公共屬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若對開放不加限制,就會導致虧本乃至負債。開放多了,場館“受不了”;不開放,公眾和政府“不高興”。公共屬性和日常運營的矛盾,導致有些場館“僅挑幾天開放”的不徹底。若不從根本上解決經費問題,場館開放或只能延續如今“不痛不癢”的局面。

  “我們雖屬自收自支,但在人事權、工資權方面,仍舊受到主管體育部門的限制。”崔國慶提到,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的現狀難以為繼。

急需明確功能定位

  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林顯鵬認為,導致場館運營困境的最大原因是功能定位不準確。體育場館應該以公共服務為立足點,同時適當地進行商業運作,“但公共服務不等於低價或免費服務,而是建立不同層次的體育鍛煉標準。”對於一部分體育設施,對公眾完全或分時段免費開放。與此同時,“中小型體育場館如果有了更加系統、科學的管理,主動包裝自己的運動項目,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好的經營模式,能夠使閑置的體育場館產生經濟效益。”君澤君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滿華認為,可以通過大型展覽、演出或商業活動將場館空檔期填滿。對於難以獲得經濟收益的場館,可以將場館無償地向社會公眾開放,吸引人流,產生凝聚效應,從而帶動周邊經濟,“算是體育場館另一種形式的貢獻。”

  自2009年始,地壇體育館進行了一項場館免費開放試驗——“快樂周末”。每到周日上午,為周邊居民舉辦保齡球比賽,免費開放保齡球館並發放比賽獎品。2010年時又把活動推廣到羽毛球館,只要周日上午館內沒有團體性活動,每周都會舉辦,廣受周邊居民歡迎。

  “一方面,場館要牢抓以人為本,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建立全民健身層次標準,明確不同場館的不同定位,是當務之急。”林顯鵬呼籲,雖然“十二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已經出台,但更具體的相關內容仍在爭論之中,國家需要高度重視標準的建立,從根源上解決場館運營之困。(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