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年輕的張良在九運會結束後立即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甚至無緣十運會;羅南則是直到2007年才在全國冬季游泳錦標賽中收獲又一枚金牌……全運會向來是創造“奇跡”和誕生明星的“神壇”,然而這些“奇跡”至今難以被世界認同,從這裡誕生的一些冠軍和明星也如同“流星雨”一般瞬時劃過中國體壇。
除了田徑游泳兩個大項,在其他很多項目中也是如此。為了全運會突然冒出來的選手,往往會讓體壇、媒體和觀眾大吃一驚,但因為項目影響力的緣故,除了全運會的一刹那之外,他們迅速消失。
民眾屢屢在感慨傷仲永的時候,除了過早、過度開發運動員身體之外,曇花的誕生或許還有些特殊的原因。
“各地的規定可能不一樣,但按照我們體育局的規定,只要拿到前三名,退役之後就有保障。”這是本屆全運會擊劍項目中某位銅牌獲得者告訴記者的。在國內當下的運動體制中,退役之後的保障似乎比優秀的成績更能吸引大多數運動員,這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為何在這片“政績為先”的體育賽場上會誕生如此多令人驚艶的“全運曇花”。
在全運會上更多的選手還是專業性質的選手,他們很難對自己從事的項目有職業感覺,有的甚至不太喜歡。一旦自己的生計有了保障,疲憊退隱心理油然而生。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十幾歲、二十出頭就退役,甚至被稱為“老將”現象的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有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因素或許也會成為這些“曇花”們孕育的土壤。羅雪娟痛斥游泳池內水不乾淨,本屆賽會蔣文文蔣婷婷姐妹質疑世界第二為何只能拿全國第三,或多或少地印證了一些疑問。
第十二屆全運會已然接近尾聲,4年之後的這個舞台上依然會出現不斷的驚喜。然而在本屆全運會上如張培萌一樣“綻放”的新星能否在4年後的天津同樣“絢爛”呢?中國的體育人是否應當翻看歷史,牢記這些令人惋惜的年輕人,並讓這樣的事情少一點、再少一點。(來源:新浪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