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中國選手鄒市明(前右)在進場儀式上。 |
多年來奉行業餘規則的奧運拳擊,正在職業拳擊的不斷衝擊下走上一條變革之路——10分制對於歐美拳手和亞洲的菲律賓、泰國等國拳手來說並不新鮮,這些國家的絕大多數業餘拳手只是把業餘比賽(奧運比賽)當作跳板,他們從小開始接觸職業拳擊觀念,對於拳擊運動的理解早早超出奧運範疇,因此,他們可以在更改規則後迅速適應。而中國拳手在訓練理念上的先天不足,在很多業內專家眼中,將導致至少3個奧運周期之內無法企及“奧運會爭金奪銀”的高度。
“有比較才能看出差距,像帕奎奧這樣的,咱們就別想了,他左手4拳右手5拳再接左手4拳,全世界的職業拳手可能也只有他能打出來,我在旁邊看著都喘不過氣,別說跟他打比賽的人了,這才是拳擊這項運動的魅力。所以,接觸到職業拳擊後,再看奧運拳擊基本上就沒可比性了,如果再想在奧運會上衝金牌,沒有職業程度的訓練肯定不行。”今年夏天與經紀公司簽下3年合約的原“草根職業拳手”楊連慧,這個周末也在澳門“金光決戰”的墊場賽中亮相,他在6回合的輕量級(135磅)比賽中完勝印尼拳王蒂托,獲勝後他向記者表示,奧運拳擊必須向職業拳擊靠攏才會找到新的出路,“拳擊為什麼可以成為歐美的主流運動,有那麼高的收視率和商業價值?因為搏擊類的運動本身就吸引人,另外職業拳擊的規則和運作包裝,都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地步,單就這項運動來說,奧運會比賽只能努力去向職業拳賽看齊,否則就是4年一次的匯報表演,所以和職業拳擊手比,可能業餘拳手或者說專為奧運會備戰的運動員,更難實現自身的價值。”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