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一代棋聖吳清源即將在下月12日迎來自己的百年誕辰,因為近年來身體不便加之夫人去世等原因,吳清源較以往更深居簡出,平時都是靠女兒和少數助手、徒弟照顧關懷,據他晚年收下的徒弟芮乃偉九段介紹,下月誕辰日當天將在小範圍內進行集體祝壽活動,不過日本棋院以及和吳清源鼎盛時期關系密切的《讀賣新聞》等機構,極有可能在7月份舉辦一個較為隆重的紀念儀式。
天才少年生逢亂世
舊名吳泉的吳清源生於福州名門望族,因為父親留學東瀛學會圍棋,進而影響了吳清源兄弟,其中以吳清源天賦最高,後隨全家移居北京,吳清源在一代國手、上海人顧水如引薦下,受到了酷愛圍棋的段祺瑞的資助。在當時格局很小的中日圍棋交流中,吳清源的天賦引起了日本名家瀨越憲作的關注,隨後在時任日本棋院總裁大倉喜七郎的資助下,吳清源被帶到日本,歸屬瀨越門下。
值得一提的是,圍棋雖然起源於中國,但長期被視為士大夫修身養性的“雕蟲小技”,雖然出過幾代國手,但傳至近代已經拘泥不化,發展不前。相反傳至日本後,當地棋士銳意革新,讓圍棋技藝得到飛速發展,時至晚清民初,中國圍棋的水平已經遠遠被日本拋開,一介少年吳清源只身來到日本,其起步之低可想而知。盡管如此,由於瀨越、大倉等在棋界的地位,吳清源受到“名人”秀哉親自率領衆棋士到火車站迎接的空前待遇,那時,他剛滿14周歲。
日本棋界對現代圍棋理念的貢獻不容否認,當時已經開始醞釀“百花齊放”的萌芽,但是因為圍棋和傳統文化結合較深,在管理體系上理念不失傳統和古板。盡管潛力受到重視,吳清源也不得不完全靠自己實力在日本棋院內經受了一場“十八銅人”般的血戰,最終不過被定為三段。此後對木古實“模仿棋”,對秀哉“特別對局”,讓吳清源一點點聲名鵲起,但在段位晉升刻板,又尚未有公開頭銜戰、世界大賽的時代,真正奠定吳清源地位的,還是十番棋大戰!
十番棋輸不起的懸崖戰
源出中國古代弈林的“十番棋”大戰,以殘酷的升降格衡量兩個棋手的實力和毅力,1939年10月,吳清源與在秀哉隱退棋中勝出的木穀實攜手開啓“鐮倉十番棋”。到第六局時,吳清源已經以五勝一負領先,把木穀實打降格,這對頂尖棋手不啻是極大的恥辱。就這樣斷斷續續下至1941年,吳清源最終以六勝四負取勝。以後他逐一以“十番棋”擊敗當時日本幾乎所有一流高手,從1939年到1956年,被稱為“吳清源時代”,他本人也被棋界尊稱為“昭和棋聖”。
縱觀吳清源鼎盛時代,正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高潮,吳清源作為獨自在日本,又是在日方絕對優勢的圍棋領域奮鬥者,其承受的無言壓力可想而知。以其打遍日本無敵手的戰績,但直到1950年2月才被日本棋院正式授予九段段位。而且他的每一次“十番棋”,都是受到外界巨大關注,被擠壓到懸崖邊上的決戰,沒有任何人包括他自己能猜想,輸了這其中一場決戰,是否就會意味著被吞噬或者拋棄。他曾在1936年加入日本國籍,參加“友好訪問團”、勞軍等受到詬病,抗戰勝利後他和日本妻子突然被取消日本國籍直到1979年再次更籍。吳清源中年因國籍及短期陷入極端宗教引發過仿徨,外界對這段歷史不乏耿耿,但以1960年瀨越憲作率團訪華時被周恩來總理問及吳清源,以及兩年後陳祖德訪日,周總理專門囑托他拜訪吳清源二事,足以視為半官方的歷史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