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項目不同,作弊手段也有區別。多數運動項目都拿名次作為衡量標准,但田徑、游泳等項目有固定的成績標准。比如男子100米,若想達到二級標准,電計時需要跑到11秒74,手計時需要跑到11秒50,與名次無關,
一名體校田徑教練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說,冒名頂替需要教練、家長乃至裁判的配合,但難點有三:身份證明文件難作假;長相接近的高水平運動員難尋找;容易被競爭對手舉報。
參賽人數衆多的馬拉鬆賽事是冒名頂替的重災區。2010年廈門馬拉鬆賽,至少有60人通過更換號碼布和攜帶多個計時芯片作弊,目標正是達到3小時10分的二級運動員標准。
和冒名頂替相比,收買裁判修改成績是比較流行的做法。田徑賽場面積大,比賽往往同時進行,同組執法裁判各負其職,若事先打好招呼,大家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最好是既不影響他人又成全自己,比如男子跳遠比賽二級標准是6米50,前4名都跳過了6米80,如果把第5名運動員的成績從6米40調整到6米60,既不影響他人的名次,又能使第5名運動員的成績達到二級標准,皆大歡喜。”這名教練說。
另有知情人介紹,射擊項目也可通過裁判和工作人員作弊,用成績較好的靶紙代替成績較差的靶紙,從而提升作弊者的成績。
集體項目作弊方式多是“搭順風車”。一名從事足球培訓多年的人士透露,一支球隊可報名20多人,隊內有13-15名好球員就夠了,只要球隊取得相應成績,“零出場”的替補球員也能獲得運動員等級證書。至於同樣備受詬病的雙人項目,知情人認為並不多見,“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的雙人項目都對搭檔有著實力上的要求。”
審批單位多難監管
一位東北某地區體育局工作人員說,省以下級別賽事有更多的機會作弊,人際關系複雜,作弊成本也不高
對作弊者來說,只要成績過關,後續手續順理成章,幾乎不會有任何阻礙。在有效成績產生後的6個月內,作弊者帶著網上下載的《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申請表》、成績證明材料(秩序册、成績册、獲獎證書)去相關審批單位辦理就可以了。
運動員等級稱號管理實行分級審批、分級授權。國家體育總局運動員技術等級查詢系統顯示,全國擁有運動員審批資格的共有499家單位,國家體育總局擁有審批國際運動健將、運動健將的資質,另有44個單位擁有審批一級運動員(含以下)的資質,分別是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體育局、7所體育院校、2個行業體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局、總參軍訓部軍事體育訓練局和總政宣傳部文化體育局。
全國擁有二級運動員(含以下)審批資格的有409家審批單位。以北京市為例,全部16個區縣體育局都有審批二級、三級運動員的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