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安踏與NBA結成長期合作夥伴關系。 |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無論競技體育職業聯賽,還是大衆健身業,走過的路都不算長,其中的彎路卻不算少。不按規矩形成的規模只能叫“泡沫”。這一回該明白,有了規範,再圖規模
近日,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議論很多,對這一具有導向性的經濟政策,哪方人士鼓掌最響?是體育產業的從業者,而非體育活動的消費者,換言之,是感到賺錢機遇到來的老板,而不是掏腰包的百姓。
原因可能很多,這裡只想說一種心理陰影。這些年來,經濟社會轉型,無論群體還是個體,感受不同,褒貶不一。但有一點是感同身受的,那就是似乎什麼都信不過了。體育產業在中國經濟家族中是小字輩,剛剛興起沒多少年,照樣受到質疑。究其原因,在於規範性不夠,甚至可以說很不規範。
以職業聯賽中最具市場化運作條件的三大球來說,商業包裝、廣告推介說得動聽,但做出來的往往沒那麼陽光。今年中超聯賽戰至倒數第二輪,出現了冠亞軍之間的直接對話,最後一輪還有一個不幸降級的名額懸在頭上。有人盯住標志中超冠軍的火神杯,有人盯住同樣陷入保級泥沼中的難兄難弟,有輸球不輸人、發誓來年再走一回的,也有只看更大的商業利益、擔心過這村沒這店的。天算不如人算的情況可遇不可求,應當成為乘風順勢,聚斂社會關注度的極佳載體,有了重新爬坡而上的職業聯賽,何愁體育產業不能快步發展!
不過,商家企業、聯賽管理者、俱樂部、職業球員和教練,直至媒體和球迷,都能從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大局出發來看待職業聯賽嗎?有沒有搞小動作、打小算盤,動歪腦子、打歪點子的?答案不言自明。說了不算,說了不辦,俱樂部欠薪,不履行合同,違規操作,早就不是新聞了。穩定增長的觀賞消費,離不開健康活躍、高水平高素質的競賽。不要忘記,職業足球聯賽被假賭黑所害的日子裡,讓體育產業到哪里去找發展的依托?
體育產業先做大還是先做強,都沒有先做規範更重要。那種先發展再規範的想法和做法,曾經讓很多事吃了虧,很多人倒了黴。無論競技體育職業聯賽,還是大衆健身業,走過的路都不算長,其中的彎路卻不算少。不按規矩形成的規模只能叫“泡沫”。這一回該明白,有了規範,再圖規模,必須 的。(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