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中國體育法學研究會理事馬法超看來,“目前,國內職業體育比賽的收入來源主要通過轉播、門票、贊助和特許商品等方式,雖然項目不同,收入方式會有所變化,但運動員都是通過這些方式掙錢的。”而像涉案賽事的操作模式——獎池取決於報名費總金額、一名選手可通過繳納參賽費重複進入比賽,若主辦者還以營利為目的,“則可視作涉賭”。
“倘若不收報名費,或報名費只用於辦賽,冠軍的獎金由贊助商提供,優勝選手拿的不是報名費的集合,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比賽。”王奇表示,由於當前內地缺少相應部門出台的規範制度及競賽規則,應市場需求而生的德州撲克比賽,很多受到拉斯維加斯及澳門等模式的影響,“是國際上通行的,也具有博彩性質的賭場模式”,這種深根於“賭城”的操作方式,卻因國情不同,又缺乏相關的政策及監管,“很容易變為賭博”,案例一多,項目則被放大了博彩性質,削弱了體育項目的特征,最終“跑偏了”。
2011年,王奇曾牽頭組織“中國德州撲克發展論壇”,在他看來,德州撲克運動自2007年左右從美國進入中國,不到10年便擁有大批愛好者,“現在,明著和暗著,公開或地下,德州撲克的參與人數特別多,且受衆群體相對高端,所以,地方體育局或其他部門都看好這項比賽,從項目受歡迎的程度來說,封殺和制止不太可能,倒不如制定統一的競賽規則,收支兩條綫,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讓項目能走到陽光下發展。” 在王奇看來,市場在逐漸成形,若沒有自己的規則,不適宜的規則就會進來,尤其在取消賽事審批的背景下,規範性尤其重要,“否則有可能變成貓捉老鼠的游戲。”
但馬法超認為,對於像德州撲克這樣缺乏市場規範的項目,行政手段主要功能在於底綫的設立,“政府不需要把手伸那麼長,既不需要大力推廣、普及和發展,也不需要限制、打擊和防範,盡到消極的注意義務就好了。”尤其在法律層面上,“很多活動都可以找到相應的規制和保護依據,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意識不到灰色地帶和執法不嚴。”在他看來,只要嚴格依法行事,“喜歡這個項目的人按照有關規定去辦相應的賽事,就沒什麼可質疑的。”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