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舉重運動和很多項目比,受關注度不高,但是練過舉重的孩子卻可以收獲一輩子的身體財富,”在素有“舉重之鄉”美譽的福建省龍岩市,52歲的體育局局長邱應龍眼神掠過窗外,看著不遠處正在舉行第一屆青運會舉重項目比賽的體育館,陷入了沉思。
1983年大學畢業後,邱應龍回到家鄉龍岩成為一名基層體育工作者。運動員、舉重教練、體校校長、體育局領導……30多年來,邱應龍一步步見證了“舉重之鄉”的發展,更見證了石智勇、張湘祥等來自革命老區的孩子,從這裡一步步走向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的領獎台。
“龍岩舉重運動的群衆基礎一直非常好,這裡面既有奧運冠軍等體壇明星帶來的示範效應,也與龍岩完備的體育人才選拔機制和硬件設施密不可分,”邱應龍欣慰地談起了老區舉重項目之“喜”:“目前,龍岩從縣區到市的體校選拔機制比較完善,能够保證舉重運動的好苗子及時被教練發現并被逐級選送培養。而體育部門更是為學生們就近安排了重點中小學就讀,讓孩子們的文化課與體育訓練‘兩不誤’。”
從2000年張湘祥在悉尼奧運會得到一枚舉重項目銅牌開始,舉重的“龍岩隊”就幾乎沒有在各大賽事中缺席:2004年石智勇奪得雅典奧運會舉重男子62公斤級項目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更是見證了張湘祥獲得金牌的輝煌。
在邱應龍看來,舉重作為古希臘時期就存在的競技體育項目,追求的是力量極限和人體的力量美,一名優秀的舉重項目運動員,在抓舉和挺舉的各個環節幾乎需要調動全身各處的肌肉群。“你看石智勇和張湘祥,就是勻稱的體型,看起來十分協調。練過舉重項目的孩子,在抗壓性、人體各個部位的協調發展,耐力和塑造樂觀性格等方面都會獲益良多。”
“舉重項目作為一個重競技項目,在社會上受到的關注度確實不如其他一些項目高,”邱應龍坦誠地說起了舉重項目發展之“憂”:“在很多人看來,舉重項目看起來比較無聊,無非是抓舉和挺舉兩個動作,但是就是這兩套幹脆利落的動作,背後卻是運動員十多年默默的辛苦付出和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