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近日,一則題為《西寧一健身房多名健身者洗澡後出現不適 事發原因正在調查》的報道引起體育健身愛好者的廣泛關注。網友直呼:“去健身,應該帶上防毒面具。”
14日,記者電話聯系到了其中一位“中槍者”,這位女士告訴記者,平時工作之餘,她很喜歡健身,3月10日,在她健身完去健身房洗澡後,出現眼睛疼、頭暈和頭皮發麻的症狀。當日,她就去了青海省交通醫院急診科病房內接受治療,目前,像她一樣因健身洗澡後出現身體不適在該醫院接受治療的共有7人。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自己身體原因也沒太注意,沒想到一起洗澡的健身者也出現了同樣症狀,我們真是花錢健身買罪受,健身直接‘健’到了醫院。”該女士稱。
記者電話采訪這家位於西寧城西區力盟商業街的健身房負責人時,接綫員以該健身中心負責人忙於接其他電話為由“委婉”拒絕了采訪。
如今,隨著大衆體育鍛煉意識不斷提高,“健康”消費觀念正在形成,健身消費進入“快速擴張期”。
一面是快速發展的市場,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健身消費市場在監管方面存在缺位,制約著體育健身市場的健康發展。體育健身場所在滿足群衆健身需求的同時,也存在著虛假宣傳、安全糾紛、消費風險、霸王條款等問題。
“健身卡的辦理就能反映出當前體育消費中消費者經常是較為弱勢的一方,”來自西寧的健身愛好者吳靜傑說,據了解,去年她在西寧某健身中心辦了張健身卡,後來因工作原因不能再去健身,當她要求健身中心退還健身卡中的餘額時,卻被對方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