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直言,電子競技其實以體育精神的基因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與從事電子競技的年輕選手的接觸中,他發現一個現象,參與比賽的年輕人的水平非常高,常年投入訓練才能參加高水平的比賽。與很多競技體育一樣,這群年輕人的反應能力也非常強,但有的項目選手到了二十五六歲也要面臨退役。所以,如何在其有限的運動生涯中發掘自身最大價值,並且在退役後還能從事教練或與電競相關的行業來延長這份職業,也是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還有人存在偏見,認為電子競技是宅男的遊戲,很難被大眾認同為競技體育。“玩什麼,只是一種媒介。”霍啟剛說,提到電子體育和電子競技,人們往往會想到電腦、電視與手機平台的遊戲,實際上,電子體育與競技所涵蓋的內容卻恰恰是體現文化、創新和科技的結合體。電子競技其實與象棋、圍棋等項目別無二致,看似安靜的比賽背後,其中都蘊含著競技體育精神。
電子體育項目難道就是一成不變嗎?“當然不是!”霍啟剛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目前電子體育的模式只是一種形態,畢竟電子體育的發展具有階段性。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他設想完全可以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
霍啟剛進一步分析,電子體育項目未來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以我國歷史人物為主題的各類大型電競項目,是全世界青少年認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媒介。而無人機、機器人競技比賽等體現“更高,更快,更強”精神的項目,亦是電子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及裝備的應用在不斷更新著電子體育的內涵和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