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光明日報報道,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高低,最根本的因素取決於該國足球人口的多少,這也是足球與絕大多數競技體育項目的最大區別。中國青少年足球後備人才匱乏,我們能不深刻反省嗎?如果讓目前的這種狀況繼續下去,要提高中國足球運動水平,無異於在沙灘上建摩天高樓。
關於中國足球的人口,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曾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組數字:在日本足協注册的18歲以下的青少年球員有50萬人,但在我國,卻只有7000人。劉鵬認為,中外足球之間存在的最大差距是普及的差距。
劉鵬對中國足球的現狀痛心疾首。說起這些問題的成因,他感慨萬分:“青少年足球後備人才如此匱乏,我們不能不深刻反省。我們在對中國足球運動水平低下而扼腕嘆息的同時,更要看到我國青少年足球人口極少、青少年後備人才極度匱乏的嚴峻現實。如果讓目前的這種狀況繼續下去,要提高中國足球運動水平,無異於在沙灘上建摩天高樓。”
14年前,中國足球進入職業化後首次衝擊世界杯並以失敗告終。就在全國上下對職業化道路何去何從展開激烈爭論時,新華社高級記者許基仁認為,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高低,最根本的因素取決於該國足球人口的多少,這也是足球與絕大多數競技體育項目的最大區別。千萬不要將足球混同於體操、跳水、舉摔柔等我國的奧運優勢項目,這些項目均屬於技巧性的個人項目,雖然沒有廣泛群眾基礎,但我們可憑借自身的“實驗室”優勢取得世界領先水平。足球的優勢則是完全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的,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足球運動發達的國家,足球都是他們本國青少年的第一運動,無一例外。
許基仁還向中國足球的管理者進言,一定要強化校園足球的開展和普及。也許這項工作在短時期內見不到明顯效果,但從長遠看,如果忽略了校園足球,必將直接導致中國足球運動整體水平的不斷下滑。
14年後,當記者與許基仁談起這件事時,他仍對當時自己的觀點及措辭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了,我們的體育部門似乎還沒想明白,認為我們有那麼多的項目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為什麼足球就上不去?也正是沒有徹底搞清楚足球運動的內在規律,才一會兒搞個健力寶留洋,一會兒花重金請位洋帥,或是隔三差五學個流派。這種既醫不了表,更治不了本的做法,最後的結果,就是今天這樣一個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