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中超很多強隊,從1999年首次登頂中國足球頂級聯賽時候起,魯能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青少年球員培養上,十年下來,魯能不但擁有了一支“自產化”程度很高的球隊,而且也給中超其他球隊輸送了鄧小飛、王曉龍、李微等實力球員,這樣建隊理念、模式,已經成為了魯能不同於中超其他球隊的一大標簽。
但在和廣州恒大強大的“金元攻勢”比較中,魯能卻落了下風,這不能不說是現實對理想的一種嘲弄。
又何止是魯能?這更應該是中國足球之殤!要知道,魯能陣中幾乎擁有除了恒大隊內國腳外最出色的國內球員,而廣州恒大則是一支以超級外援為主要班底的球隊。恒大對魯能的壓制,與其說是一支球隊對另一支球隊的壓制,還不如說是真正高水平球員對國內高水平球員的壓制。其實換個想法,如果是魯能擁有埃爾克森、孔卡、穆裡奇,來對陣只有國內球員的恒大,誰敢說恒大還能占據場面的優勢?
隨著近幾個賽季恒大的崛起,很多俱樂部投入的增加,中超球隊的確在亞冠賽場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這種進步很大程度上還是建立在“粗放”,即簡單購入高水平外援的基礎上;我國國內球員水平縱有提高,但也未必高過日韓澳球員。恒大對魯能的強勢,實際還是高水平足球國家外援對我國足球水平的強勢。
魯能的窘迫,當然需要魯能自身驚醒,但更值得中超聯賽、中國足球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