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顧寶剛(左二)眼中,如今手下的隊員相比當年的劉翔,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
人才,其實並不缺。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顧寶剛眼中,如今身材條件優秀的孩子比以前多。但要讓有條件的孩子留在田徑場上,卻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於大多數的上海小囡而言,當運動員不再是未來職業的一種選擇,而更多只是父母渴望孩子健康的鍛煉身體方式。隊中不少好苗子曾在青少年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可當一、二線隊教練相中想要去少體校時,一個個都打了退堂鼓。“進體校讀書少,萬一練不上,學業也荒廢了。家長、孩子都不願意。”
顧寶剛說,自己以前每年都要往市少體校輸送二三個田徑好苗,而現在,“三四年都送不了一個。”前幾年,顧寶剛隊中有個身體條件格外出眾的好苗被國家田徑隊教練相中,然而走程序、等時機的原因,一直拖到男孩高考結束。結果,男孩考取華東政法大學,律師夢讓他與田徑無緣了。
名教練的難題
炎熱的跑道上,上海田徑隊跨欄組正在訓練。近十人的小分隊中,年齡參差不齊——剛進隊的李元昊是孫海平新收的弟子,1999年出生,而1989、1990年出生的謝文駿[微博]、王麗等已成為中堅力量。孫海平坦言,無才可選是他如今面臨的最大難題。
記憶裡,十多年前的上海田徑隊可不是這般模樣,孫海平回憶中充滿感慨:“80後也就是劉翔那批剛入隊時,各區級體校送來的小運動員,呼啦啦可以站滿半個操場,可選的餘地很多。”如今,將全市練跨欄的孩子集合在一起,都只有十幾號人。無才可選,無人可教,金牌教練孫海平充滿困惑。
孫海平說,相比以前帶劉翔時,“現在訓練很累”。累,並不是因為年齡增長,而是因為操心的事多了。一、二、三線隊伍都親力親為培養,光訓練計劃就得準備七八份。在上海,從事田徑專業訓練的教練也日益稀少,有的區縣,甚至連一名專業田徑教練都找不到。顧寶剛已經71歲了,孫海平也已近花甲,好的田徑教練是越來越少。沒有伯樂,哪裡會來千里馬?
上海練田徑的孩子少,那能否去外地找人才?孫海平依然是一臉苦笑。各地田徑隊各自為政,壁壘森嚴,要尋才,同樣不易。“儘管現在田管中心已有激勵政策,比如實現全運會雙計分,大家共擔責任、分享榮譽,但實際推動效果卻很有限。浙江有個小姑娘頗具天賦,我去試著要過,但失敗了。”即使面對曾培養出劉翔的金牌教練孫海平,考慮到全運戰略,各個省市依然不肯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