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方式是,在球員的初中和高中階段,由公司出錢讓球員來到日本。這些公司,一般旗下都有自己的球隊,球員上午學習下午訓練,從來到日本開始,這名球員就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但我們的體制卻給自己造成了很多限制。”王立彬說。
王立彬所指,無疑是現行體制下教育和體育的分立。如果從事專業系統的訓練,那麼學業無疑沒有保障,退役後的出路非常狹窄。像女籃運動員,由於收入較低,危機感更強。但如果兼顧學習,又會因為教育系統的專業訓練質量和條件所限,無法讓運動員在運動成績上達到高水平。
“我們現在有兩種模式,缺少一種由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貫通的訓練體制。不僅如此,教育和體育之間,還人為地設置了很多障礙。”王立彬舉例稱,在美國,學生運動員往往能享受一些優惠政策,可以兼顧訓練和學業,“如果運動員4年中的大部分精力都在訓練和比賽,不可能特別好地兼顧學業,那麼學校就會同意你晚畢業幾年,但國內不同,超過了時間很難再頒發畢業證書。很多用人單位,在招收員工時,還分應屆和往屆,一般的往屆還不要,所以只能按時畢業,這就造成運動成績和學業其實都沒有搞好。”
由於訓練和學業無法達到兼容,越來越多有潛力的年輕人,或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或像李明陽和王新朝喜一樣,直接去跳出現有體育體制,去國外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現在,有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很多老一代運動員,不願讓自己的孩子成長在國內的體制下,而選擇把他們送到國外去。
“在中國,除了丁俊輝,很難有其他運動員能說自己沒有花過國家一分錢,但今後或會有所不同。”王立彬的女兒,目前在美國邊讀書、邊打球,“職業體育只是一種賺錢的方式,但教育是基礎。當初,我就是給女兒這樣規劃的,即便將來不當職業運動員,也不會耽誤今後的發展。”
面對越來越多的歸化球員,如何控制體育後備人才的流失就成了當務之急——不久前,中國籃協在教練員崗位培訓班上對此進行過專門的討論,提高運動員待遇、解決運動員後顧之憂等方式都被提及,但在教育和體育分立的背景下,這些更像是表面文章。
“自己好、不怕跑。但現在,學校對體育不重視,體育對教育忽視,不僅可能讓更多的優秀體育人才離開,更嚴重的是,會致使整個國民體質的下降。”王立彬說。(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