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廣州日報報道,2006年因為長春亞泰衝超,中超的東北板塊一度存在4支隊伍。此後金德遠走長沙,東北4隊變3隊。到2012年大連阿爾濱衝超,東北板塊再現4隊雲集之景。但去年大連實德解散,東北板塊再度減少為3隊。今年,隨著哈爾濱毅騰衝超,東北板塊第3次產生4隊共存的境況。而且,今年也是中國足球頂級聯賽歷史上首次出現全覆蓋東北三省的地理格局。
外界本來以為今年中超的東北板塊會出現興盛的景象,但事與願違,8輪過後東北4隊悉數淪入保級板塊。升班馬哈爾濱毅騰創造開局8連敗的最差成績,長遼連3隊則集體僅取1勝,分列第12名~第14名。如果按照目前的頽勢發展下去,東北4隊包攬兩個降級名額並非駭人聽聞之事。
東北球隊為何集體淪落?在如今中超泡沫化嚴重的大環境中,“東北軍”投入不足成為首要硬傷。前兩季投入還能接近2億元的大連阿爾濱,今年把凱塔等大牌球員送走後,進入節衣縮食的節奏;遼足去年難得地高投入了一年之後,今年恢復小本經營;亞泰本來投入就不突出,這兩年流失王棟、杜震宇、張文釗等頂梁柱後陷入困境;哈爾濱毅騰更不用說,投入本來就是中甲水平,國內球員均屬泛泛之輩。
事實上,從大連實德10年前開始收縮經營直至最終解散,已經凸顯了東北職業足球市場萎縮嚴重的問題。以往東北球隊雖然投入不大,但由於有雄厚的本土實力球員和優秀的年輕球員作為資本,也能在頂級聯賽謀得一席生存之地。但如今,東北1990年之前出生的實力球員基本都分散到東北之外的球隊;“90後”的年輕球員又因為近年來青訓能力的嚴重下降,已經落後於山東、江蘇、杭州、上海等地。儘管目前中超16隊每隊都有當打和年輕的東北籍球員,但中超畢竟不是全運會,東北籍球員的大量存在並不能挽救東北板塊淪陷的尷尬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