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奧運爭光計劃的巨大效力和慣性,中國體育管理者的心思還是更多地花在了奧運金牌上。雅典奧運會前,我們得的金牌少,射擊、跳水、體操、舉摔柔這些小眾冷門項目的奧運冠軍還能為人所知。隨著北京奧運會的金牌豐收,多數公眾對奧運冠軍已分不出個數。
另外,中國運動員大多還是在封閉的環境中成長的,溝通能力、形象打造對他們都是陌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成績、吸引了贊助商,但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總是差了點火候。
北京奧運會後,尤其是近段時間,均衡提高中國體育質量的呼聲越來越清晰,這營造了打造巨星的時代背景。
那麼,巨星如何產生?項目的職業化程度、運動成績和個人魅力,這或許是三項基本要求。
細數姚明、劉翔、李娜,這三位過去十年中國最成功的體育明星,籃球、田徑、網球都是歷史悠久、受眾廣泛、運作規範的職業體育項目。姚明躋身NBA優秀中鋒之列,劉翔在雅典的金牌,李娜在法網和溫網的兩次大滿貫,也都是拿得出手的個人成就。
三人之中,姚明的巨星範兒最足。雖然從某些角度看,小巨人的個人成就不如劉翔的奧運會金牌、李娜的大滿貫,但其不斷增加的自我修養和成功的運作團隊,為其在退役之後仍能保持影響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