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金哨”馬立軍這幾個賽季一直是技術代表,他也是協助陳夢熊工作的3位技術代表之一。馬立軍認為,本賽季實行“半職業化”嘗試是對裁判提出的更高要求。“感覺我們的裁判距離職業化的要求還有差距,錢上去了,水平沒有跟上,那可不行。”馬立軍說。
本賽季“半職業化”裁判中每人可執裁20多場,一個賽季下來能夠拿到10萬元左右
是否成為職業裁判,涉及每名裁判的意願。CBA聯賽辦公室負責人透露,對於是否成為真正的職業裁判,目前CBA裁判大多都有些猶豫——職業裁判的收入能否解決後顧之憂,畢竟這意味著要捨棄原單位的一切。
本賽季,實行“半職業化”的裁判,每場球的津貼是2500元,比原來多500元,其他裁判還維持在2000元;另外每10輪根據表現還有績效獎金,這樣平均下來每人每場球總共可以得到4000元到5000元。“半職業化”裁判中每人可執法20多場,這樣一個賽季下來,每人能夠拿到10萬元左右。這樣的收入與NBA裁判相比差距自然很大,資深的NBA裁判底薪高達26萬美元,但是結合中、美兩國經濟和工資水平考慮,CBA“半職業化”裁判收入就沒有少那麼多了。
在陳夢熊看來,如果實現真正的職業化,裁判必須和原單位脫鈎,“要想打破他們原有的 飯碗 ,讓他們感覺沒有後顧之憂,這個錢還得大幅度漲上去。”的確,從經濟學上說這里有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裁判告訴記者,目前CBA裁判都有成為職業裁判的意願;但是一旦開始算經濟賬,那麼年輕的裁判就更主動一些,因為在他們看來原單位的利益容易捨棄;但年紀大一些的裁判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原單位待遇也相當不錯,“你給的待遇必須足夠多,人家才能下決心”。還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目前CBA執裁水平高的都是資深裁判,年輕裁判在業務水平上還有很多欠缺。
籃球裁判名宿孫堯冠認為,裁判們非常喜愛裁判工作,經濟方面並不是最重要的考慮。陳夢熊介紹,目前CBA聯賽價值越來越高,為了提高比賽質量,俱樂部拿出一些分紅來提高裁判待遇也不是困難的事情,只是在財務操作層面還有現實的困難。
CBA目前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聯盟,對於裁判,當務之急是實現培訓職業化,提高執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