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的不合理是中國“有錢也無法任性”的根本原因。作為商人的赫恩,更希望從中國市場撈到更多的實惠,同時防止斯諾克在中國真正做大。新華社記者過去幾年多次追問赫恩大師賽和世錦賽為什麼不能到中國舉辦的原因,他的回答是:“因為中國只能打造自己的品牌,不能將世錦賽和大師賽這兩塊成熟的牌子拿過去。”
斯諾克正在申請成為奧運會項目,但是讓一個希望進入奧運會的項目的世錦賽固定在一個城市舉行,明顯不符合國際慣例,也無助於斯諾克走向世界。謝菲爾德的克魯斯堡劇院於1971年建成,只能容納980名觀眾,配套設施也已經非常陳舊。眾多大腕都希望比賽挪到中國舉行,馬克·威廉姆斯就形容這是個令人“羞恥”的地方,如同山洞一般。但赫恩堅持認為,斯諾克與克魯斯堡劇院的關係,如同網球與溫布爾登,這種邏輯也非常荒唐。我在今年大師賽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反問:“網球每年有四個與溫網同級別的大滿貫,但斯諾克只有一個世錦賽,這根本沒有可比性。”赫恩當時答非所問搪塞過去。
縱觀赫恩的發跡史,他的名字向來與國際慣例無關,他歷來是一個喜歡突破傳統規則、見縫插針、特立獨行的精明商人。兩個案例可以充分說明:第一,1993年,在他的分化下,飛鏢運動分裂成兩個世錦賽,赫恩將新的世錦賽越做越大,年收入超過100萬英鎊,而最初的那個已瀕臨破產;第二,他在三年前山寨了一個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讓運動員使用砂板球拍比賽,三年來這個比賽也越做越大,球迷連年遞增,很難說再過幾年不對現有的世乒賽造成威脅。
赫恩曾告訴我,中國要想真正做大斯諾克,前提是找到一個“巴裡·赫恩”。赫恩的確是一個體育營銷的天才,值得我們學習,但更值得我們警惕。斯諾克運動較以前有了很大發展,但主要比賽仍然是在中國和英國舉行。赫恩否認中國舉辦世錦賽的可能性,其實就是否認中國過去幾年推動斯諾克運動發展所做的努力,也暴露了只是把中國作為斯諾克消費市場的本意。因此,中國城市在為斯諾克做進一步投資時,有必要三思而後行,量力而行,視群眾普及程度而行,防止被這位“天才”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