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將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紅利切實轉化為前進動力,需要體育產業從業者量體裁衣、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產業,而不是在紛繁複雜的現實選擇中迷失了方向
人民日報報道,中超轉播版權5年賣出80億元天價,使得一直沒有遠離人們視線的中國足球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中超從原來的白菜價賣出當今的天價,有意投資體育產業的人與已經在打拼的產業中人一定是最為興奮的群體。畢竟任何一個體育產品能夠得到資金與市場的青睞都不是壞事,更何況這個產品是口碑、質量都難言令人滿意的中超。
換一個角度思考,中超一夜間賣出天價,似乎也不是沒有隱憂。花了大價錢買了中超轉播版權,就要用相關數據與事實證明這錢花得值。不然,也就難脫欺瞞公眾、借機炒作之嫌,而投資不當的負面效應可能還會波及其他領域、其他項目。
人們都知道,中超能賣出天價,與國內體育產業發展的大背景緊密相連。在轉播權進入市場流通環節愈來愈高漲的呼聲中,在足球發展環境向好的走勢中,中超成為香餑餑並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中超版權怎麼一下子就從地上飛到了天上?
發展體育產業,拉動體育消費,國內已經蓄積了一些基本條件,也有了越來越熱烈的氛圍。但一派欣欣向榮之中也不是沒有不和諧音符,比如,急功近利者有之,渾水摸魚者有之,盲目冒進者有之,坑蒙拐騙者亦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