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23歲有些遲了,那是否應該把政策改為“U20”“U19”等等呢?問題不出在這裡。在20歲左右的年紀,我們的年輕球員得不到職業比賽的歷練,要麼只能踢青年聯賽,要麼枯坐一綫隊替補席,等到23歲才能得到機會,被外界捧為明日之星。中國足球忽略了年齡跨度中間球員成長的過程,而是咬住死板的年齡點不放,多少有點唯結果論。期望中的新星成長緩慢,殊不知其最應該得到成長的年齡卻缺乏機會、缺少關注。重點不在於討論“多少歲才算年輕球員”,而在於對球員制定的標准,包括球技、職業素養、身體素質、意志品質等各個方面。倘若外界輿論與足球圈內部都秉持著“23歲還是孩子,慢慢來,培養道路還很長”“20歲太嫩了,再等幾年再談上場的事情吧”等態度,這才是對足球發展的最大阻礙。
硬件設施差,我們可以砸錢換新,買;體制機制出現問題,我們可以向外取經,學;戰術水平差,我們可以雇傭洋帥,教;球員技術弱,我們可以大力培養,練。而涉及到觀念上的事情,中國足球則必須靠自己,我們都知道國外足球理念先進,但從上到下,無論是管理者、教練還是球員甚至是球迷、媒體,舊的理念要想下定決心摒棄,需要決心。中國足球不能再用老眼光、舊方法建設,涉及到“年輕球員標准”如此,其他亦是如此。(來源: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