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可以”、“可惜就差一點”、“遺憾”,成了年輕中國選手賽後最常說的感嘆詞。在無緣男花個人16強後,黃夢愷表示,“以往的訓練只適應了國內的打法,一接觸才發現外國選手打法跟我們完全不同。”對於黃夢愷而言,去年進入國家隊,像推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門,“比賽多太多了。”他舉例說明,以往積分排名高的選手一年能參加一兩個大賽已屬不易,但他從去年至今,8站世界杯都去了,越是大賽越能感到差距,“能更早一點參加這種比賽就更好了。”
“刷經驗值”,也是雷聲對年輕選手的建議,正在中國花劍組擔任教練的他以女花為例表示,“大部分隊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她們平時訓練很多,但就是國內的打法,放到國際賽場上,別人一變就刺不准了。反而,同齡的日韓選手,她們從少年賽、青年賽就參加的是國際賽事,所以可以適應國際不同節奏的打法。我們的隊員比較青澀,處理劍不成熟。”
但和頂級競技層面的“落後”相比,中國的擊劍“底層市場”卻在日漸成熟。
國際劍聯副主席唐納德•安東尼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他了解到,過去10年中國的擊劍人口從5000人增長到了2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學生,“人們對擊劍有了新的認知,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擊劍可以對學業有所幫助,比如對孩子出國留學會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