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曾被稱爲“中國神童”的丁俊暉近兩年持續低迷,未獲得任何大賽的冠軍,他的表現讓人困惑。
“豪賭”之惑
據齊魯晚報報道,提起丁俊暉的成長史,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成功完全是父親丁文鈞孤注一擲“賭”出來的。爲了將丁俊暉培養成一個頂級檯球高手,丁文鈞不僅捨棄了年收入能達到十幾萬元的香煙店,而且還賣掉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帶領兒子到東莞學習檯球技術。在東莞那段時間,丁俊暉的父母只租了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棲身,平時的吃喝能省則省,省下的錢都用來培養丁俊暉。
丁家的賭博獲得了成功,這個典型的“成才案例”此後成了衆多家庭仿效的物件。據統計,目前中國有50%的檯球選手來自于生活優越的家庭,他們之所以選擇檯球主要是喜歡這項運動,並且家裏的經濟條件足以支撐;另外50%的選手選擇的則是丁俊暉這種成長模式,他們的家長爲了子女將來能成才,傾其家產賭子女的將來。但事實證明,丁俊暉的成才僅僅是個個例,並不具有仿效性。丁俊暉的親戚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丁俊暉贏得了一場不能輸的賭博,他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
後遺症:丁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豪賭給丁俊暉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系列的比賽證明,丁俊暉性格裏始終存有一種“輸不起”的因數,每次失敗之後,丁俊暉都表現得非常沮喪,全然不見國外頂尖高手那種寵辱不驚的素質。這種性格讓他在面對關鍵戰役時容易出現患得患失的心態,從而葬送到手的勝利。此次威爾士公開賽惜敗于馬奎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文化”之惑
丁俊暉早早就放棄了文化學習,成名之前,丁俊暉只接受過小學教育。在2005年獲得中國公開賽冠軍後,當有記者問丁俊暉是否喜歡讀書時,他發表過這樣一段言論:讀書有什麽用?將來畢業了還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會讓父母擔心。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爲了更好地生活,現在我打球有錢掙,挺好的。
事實上,不少從事檯球運動的年輕人都持有與丁俊暉相同的觀點,只是他們沒有機會說出來而已。這一點與中國體育的大環境極爲相似,不少運動員爲了追求成績,只知道訓練而忽略了文化學習。可一個缺少文化的明星人物很難走得更遠。
後遺症:斯諾克比賽被視爲一項聰明人和紳士的運動。很多人都認爲,丁俊暉現在的發展之所以遇到了瓶頸,主要是因爲自身文化素養的貧乏。丁俊暉現在意識到了知識貧乏的可怕之處,爲了讓今後的人生過得更充實,丁俊暉在2007年走進了上海交大接受教育,讓只接受過小學教育的丁俊暉一下子走進大學校園,他要面臨的挑戰會更大。
“普及”之惑
早在20多年前,檯球運動就曾風靡國內,記得在不少農村都有露天檯球比賽。從1993年開始,中國檯球運動在中國台協的指引下慢慢走上了正軌,從那時候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性比賽。隨著丁俊暉的躥紅,中國檯球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
據中國台協統計,檯球運動在中國的群衆基礎一點兒也不亞於足球和籃球。2005年,當丁俊暉在中國公開賽中擊敗亨德利奪冠後,英國《泰晤士報》曾公佈了這樣一組資料:大約有1.1億人通過電視觀看了這場比賽,這是2005年世界體壇觀衆最多的電視體育轉播。後來還有人統計說,通過央視觀看斯諾克比賽的中國球迷已經達到了5000萬,超過了觀看NBA的球迷。
從資料上看,檯球在中國的普及的確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普及不一定代表發展得好,與“榜樣”英國檯球相比,中國的檯球沾染了太多的功利性。英國檯球的地位就好比中國的乒乓球,英國的小孩都是爲了興趣而開始打球,而不少中國家長則希望孩子們把檯球當作將來的謀生手段。
此外,缺少規範化管理也是制約中國檯球普及發展的一大障礙,目前,很多地方都設有檯球館,但其器材和場地條件都很差,這樣的條件,很難培養出優秀的球手。
後遺症:缺乏管理的普及是一種無序的普及,除了中國台協每年組織幾次比賽外,基層檯球很少有人管理和組織比賽,大部分人還是處於自娛自樂狀態。長期只注重塔尖的發展,而忽略了塔基的建設,中國台協希望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中國檯球職業化和市場化的設想只能是鏡花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