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足球中超每年用在外援引進上的資金達4000萬美元,接近3億人民幣,但外援水平卻不敢恭維。
據新京報報道,根據亞足聯的3+1政策,中超聯賽本賽季每支球隊可簽約5名外援(含1名亞洲球員),目前效力中超的外援實際人數為67人,理論上的外援上限則為80人。據記者了解,目前中超各俱樂部,對外援的開銷基本控制在50萬美元/人(特別優秀的球員可能高於此數),以此推算,整個中超聯賽每年外援總成本在4000萬美元左右。
以北京國安為例,國安從天津挖來馬季奇,成本在50萬美元範圍內,喬爾.格裡菲斯和埃米爾.馬丁內斯的平均身價在75萬美元左右,威廉.保羅和瑞恩.格裡菲斯兩人在35萬美元左右,所以國安5名外援總身價在270萬美元左右,略高於平均標準。國安的外援開銷基本上也算中超上限,截至中超本賽季第一輪,中超16支球隊的外援數量為67人,尚未到達80人上限,因此實際成本應在3200萬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約為2.1億。
這個預算放在世界足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說歐洲,日本J聯賽鹿島鹿角足球俱樂部每年都要投入兩億人民幣左右的資金,幾乎相當於全中超外援身價之和。因此,中超難進高水平外援也就不足為奇了。
某大牌經紀人告訴記者,因為中超俱樂部預算普遍較少,所以特別好的外援即便來了都留不下。“像引進裡瓦爾多的烏茲別克斯坦本尤德科隊,每年預算在4000萬美元左右,其他球隊也都是這個級別的投入,國內俱樂部不可能有那麼大的預算。”該經紀人說。
與國外相比,中超的外援投入固然很低,但對於中超俱樂部來說,每年投入3、4千萬人民幣的數字也不算小數,花的時候尤須謹慎。那麼,俱樂部是怎麼把賬戶上的錢變成球場上的人的呢?
一般情況下,這筆外援資金並不是馬上需要花出去,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這筆錢放著不動就可以吸引來上百甚至二百多名外援到中超各球隊試訓。外援試訓不需俱樂部花錢,都是經紀人墊資,試訓期通常為一周,一名外援的開銷在5萬人民幣左右,約合7000美元。經紀人一般會採取重點突擊和廣泛撒網相結合的方式,首先了解接收外援的俱樂部需要哪種類型的球員,然後批量介入,由教練組選擇。
因此,每年在海埂基地都會看到完全由外援組成的“新國安”、“新申花”,隊服是熟悉的,面孔基本都是陌生的。由於時間有限,外援往往前一天下飛機第二天就要比賽。哥斯達黎加國腳豐塞卡就是在坐了將近60個小時的飛機後,僅休息了兩個小時就打比賽。“我們也知道這樣做有些不人道,但是沒有辦法,外援太多,時間太緊張。”李章洙當初接受採訪時表示。
如果一名外援獲得錄用,他的中方經紀人可以拿到3萬到5萬美元的傭金,如果一個經紀人手中有5名外援,依照上文所述的試訓成本,他必須至少“推銷”出兩個,才能保證贏利。因此經紀人想玩轉中超外援市場,除了要有物美價廉的球員資源,還要擁有暢通的國內俱樂部渠道。
經紀人Z某曾是中超梯隊球員,未能進入一隊,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把年輕時的隊友介紹到上海群英隊,從此就走上了經紀人的道路。
由於有過球員背景,圈內人脈較熟,加上擅長交際,Z某逐漸形成了自己在足球圈內的關係網。“開始只覺得這個職業挺神秘的,後來發現和自己原來專業很靠近,做著做著就喜歡上了。”他自言成功主要在於他能與教練員和運動員溝通。
Z某做成的第一名外援是往青島隊輸送了威力.波爾,接著又把鄧小飛等人介紹給時任武漢隊主教練的裴恩才。開始他只能做一些名氣不大的國內球員,2007年,他把現在江蘇舜天隊的譚斯介紹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勝利隊試訓,通過此事認識了另一國內大牌經紀人。雙方達成合作意向:資源共享,每人負責國內幾家俱樂部,如果對方的外援進入自己的渠道就要分成;反之,自己的外援進入對方的渠道也要把傭金分給對方一部分。形成合夥經營的模式。
這種合夥經營模式是國內經紀界主流,獨自經營的相對較少。“實際上,國際上的大牌經紀人都不用鋪那麼寬,像現在頂級經紀人門德斯,他手上只有幾個人,但是就夠了。C.羅、穆裡尼奧、德科都是他的。”Z某說:“但是國內的足球環境還不夠成熟,只能以量取勝。”
中方經紀人還面臨外方經紀人的競爭,進入中國的外援基本都控制在外方經紀人手中,結果往往是他們拿大頭。具體運作時,中方經紀人把外援引進中國,要與其外方經紀人簽訂“中國委托合同”。比如托馬西加盟天津就是這種模式,他的意大利經紀人安德烈與中方經紀人簽委托合同,轉會成功後分配傭金。
今年年初,中國足球新任掌門人南勇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我們的本意是希望國外高水平運動員能到國內來帶動整個足球水平,但是現在看這個目的顯然沒有實現。”其實能力與身價是成正比的,如果刨除多方經紀人的傭金,就會看到中超外援的身價其實比看上去還低,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的水平都多少不盡如人意。
據了解,俱樂部為一名外援付出50萬美元的成本,但事實上落到球員手中的錢大多不到30萬美元,這就是中超外援的實際價值,試想,一名身價30萬美元外援,基本不能指望其擁有力挽狂瀾的能力。
本賽季山東魯能隊為前德甲球員安塔爾開出過一張百萬美元的支票,但說到安塔爾的身價,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卻搖頭稱:“都是炒的吧,不會有這麼高。”總價格都無法達到100萬美元,安塔爾的年薪充其量在50萬美元左右。
對於價格,經紀人之間也有競爭。比如一名球員在國外踢球,有兩個國內經紀人希望將其引進中國,就會相互抬價,最後往往是抬高價者拿到該球員代理合同。接下來,經紀人再試圖游說俱樂部,花費更高的價格買下自己手中的球員,以此獲利。球員還是那個球員,價格卻多出不少。
有些經紀人為避免外方經紀人要價太高,認為自己親自到國外挑選自由球員來中國的方法最簡單。不過,無論是去南美還是歐洲,一個月的總消費也都要在10萬人民幣左右,費用著實不低。歸根到底,中國職業聯賽的外援質量容量還是有限。
出於商人的逐利本能,經紀人有時會採用一些“非常規”手段,來達到利益最大化,中超俱樂部市場掉進他們挖掘的商業陷阱。
經紀人最常用的手段是把一名自由球員安上一個與俱樂部有合同的假象,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俱樂部開出高價“轉會費”或“租借費”,一旦成交至少可以達到15萬美元就落入經紀人腰包。
最讓中國俱樂部頭疼的是很多南美球員,一名俱樂部老總曾告訴記者:“南美那麼多球員,有幾個有合同的,那些經紀人就是想多要錢,所以才說什麼需要租金,其實都落到自己手中了。”吃過一些虧後,中方俱樂部逐漸清楚了其中的奧妙,一般都需要對方俱樂部、效力聯賽足協以及本國足協開出三方轉會證明,雖然手續更為煩瑣,但可以減少上當。
另外,神通廣大的外方經紀人還可以根據中國媒體的報道哄抬價格,某俱樂部老總告訴記者:“不是有(轉會)消息不說,而是如果消息公布早了,外方經紀人就會立刻提高價格,用輿論壓力多要錢,而且很多球員都控制在國外的經紀人手中。”
此外,俱樂部有時也會上球員的當。比如有的球員第一個賽季表現非常出色,但第二個賽季狀態一落千丈,業內人士會稱其第一個賽季之所以表現出色,是因為他們要“搶合同”,既爭取拿到俱樂部第二年的合同。當俱樂部了解到這些情況後,他們也會在合同中對球員進行限定,比如用進球數量來制約一些球員的非職業表現。
按照國安主帥李章洙的理論,中超的外援都是世界5級的外援,非但比不了歐洲南美,跟亞洲J聯賽、K聯賽以及大撒金錢的卡塔爾聯賽相比也遠遠不如,最多能和澳大利亞聯賽相比。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紀人表示:“如果中國真想提高外援水平,現在的方向肯定是不行的。”他介紹,如今中超外援基本都屬於使用型,沒有任何培養價值。來到中國大多接近三十,雖然能適應中超聯賽,但對於這個年齡段的球員而言,他們會選擇一切方式掙錢,而不是提高水平。中超聯賽這樣的外援占絕大多數。
對於這種情況,該經紀人表示,與其買一些沒什麼潛力的球員,不如花心思買些年輕球員,培養一下還可以賣個好價錢。問題在於,如今的中超俱樂部與中國足球的思維方式比較吻合:快出成績。選擇外援,偏重那種買過來就能用的,青少年培養計劃難以推行。大連實德當年從喀麥隆引進的整整一個球隊的小球員,如今早已沒了蹤影。
“我們還停留在花錢買眼前效果的階段,這對於足球發展不會起到根本的作用。”談到如何在有限的價錢內購買到更好的球員時,該經紀人說:“我們現在拿不到一手球員,這是中間環節過多的原因,如果想提高外援質量,就要親自建立球員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去球員國家挑選球員,然後簽約,一手球員的性價比肯定高,現在國內的外援多是二手外援甚至三手外援。”
如今的中超,外援的作用已經不如早年那樣明顯,這固然是由於本土球員的進步,同時也因為以現有的成本條件,只能買到這個級別的外援,要水平更高,價錢也得更高。“沒有錢真的搞不起職業足球。”該經紀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