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中國棋聖聶衛平與台灣的沈君山是20多年的至交,沈君山3次中風,如今已成了植物人。聶衛平通過兩年的努力,終於成行,可以去台灣見好友最後一面。
聶衛平在他的博客中說,“雖然知道不可能好轉,我還是要去看他最後一眼。因為,我們一起下棋,一起打牌,一起吃飯喝酒侃大山,推杯換盞、酣暢淋漓……因此有人說,在中國台北,知聶衛平者,沈君山也,而在大陸,知沈君山者,聶衛平也。斯人已矣,往事如煙,我又怎能安坐……”
聶衛平與沈君山1984年相識,當年的“新體育杯”決賽地點設在香港金庸家中進行,那時候金庸已拜聶衛平為師,而沈君山和金庸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沈兄也是棋迷,水平大概有業務5段。他首先是自己積極參與,擴大影響。同時,有關圍棋的大小事,他都會傾盡全力。其中,最出名的是支持義子張栩去日本學習,可謂竭盡所能,抱以無私的愛,引薦張栩拜林海峰為師,還幫他決定婚姻大事,其心其行可見一斑。”
“沈兄還有個愛好,那就是橋牌,在橋牌方面他可不是稀裡馬虎,他曾兩度獲得世界橋牌亞軍。當時在金庸家提起了橋牌,我一下子來了精神,我們彼此有了很多共同語言,驟然零距離。”
後來在1986年的夏天,香港搞了一個“應氏杯”少年圍棋比賽,聶衛平和沈君山都去了。“主辦方知道我們喜歡打牌,這麼又組織個橋牌比賽。我和沈兄平時聯繫不多,可我們之間的默契仿佛是老天安排,彼此之間沒有什麼特殊暗號。但我打的,他明白,我判斷什麼,他的判斷也差不離,這麼我們輕鬆奪冠。”
“可比賽之後,由於沈兄在台的特殊身份,加上我那時和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有密切接觸,我們這對再普通的組合,被人為的與政治扯上關係,完全變了味道。記者招待會上,沈兄說了到現今都值得回味的話語,“政治是暫時的,是可以變化的。而民族、文化是久遠的,圍棋更是永遠不會變的……”
“後來聽沈兄講,這話讓他吃了‘掛落兒’,但他絲毫不在意,他用金庸武俠小說中琴簫和鳴《笑傲江湖》曲的兩位主人公做比,雖然那兩人身處敵對兩派,可因樂結誼,共享了別人品味不到的美妙瞬間。另外最大的區別,那兩位和鳴《笑傲江湖》曲的,他們的人生是悲劇,而我們倆無疑與之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