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奧運會VS世界杯足球賽 誰的文化衝擊力更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7 10:29:32  


這是1984年7月29日,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親自為奪金的許海峰頒獎。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無論是高分貝的嗚嗚祖拉,還是“掐指一算”的章魚保羅,甚至是央視解說員那連珠炮一般的“進啦進啦進啦”……各種出人意料的文化符號,挽救了乏味的南非世界杯,以至於許多年後,我們也許會忘記哪場比賽誰進了球,但還能記得世界杯如何點燃非洲大地的激情。

  人民網報道,同樣的體驗,還有奧運會。我們可能不理解倫敦奧運會吉祥物為何模樣古怪,卻依然對每一次點火儀式的創意充滿期待。體育,早已跨過了競技場的圍欄,在四年一度的輪回裡,潛移默化地給所有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打下深深的烙印。

  難怪有人形容,體育能穿透國家、地域、民族和人種的壁壘,無需言語交流,就能心領神會。對於普通人而言,觀看奧運會或世界杯,金牌、冠軍遲早會成過眼雲煙,而那些超越比賽的文化觸角,卻在無聲地傳遞、滲透和蔓延,創造著比體育本身更廣泛、更持久的影響力。本期《體壇圓桌》讓我們暫時忘掉賽場內的勝負輸贏,一起暢談和解讀這兩個體育盛會背後的文化內涵。

  記憶卡片

  誰的畫面更震撼 

  編輯:上世紀80年代,國人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許海峰奪金,也看到了“上帝之手”。奧運會和世界杯這兩個體育盛會最先震撼我們的是什麼?隨著時間推移,國人觀賞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易劍東:從歷史上看,中國僅有一次進入世界杯,更多時候,國人對於世界杯都是在外圍審視,很難融入自己的情感。世界杯給大家帶來的更多是娛樂,是老百姓的狂歡節。而奧運會對中國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追求,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奧運會舉辦時間短、項目廣泛,而世界杯舉辦城市多,項目單一,二者的差別更像是系列劇和連續劇,兩項賽事都已成為經濟文化盛會。我認為,中國沒提出申辦2022年世界杯,讓中國文化的發展錯失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劉玲玲: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震撼我們的是為祖國的榮譽而戰,中國女排、李寧都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偶像。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以51塊金牌躍居金牌榜首位。然而,51塊金牌帶給國人的反響可能已經沒有24年前那樣震撼以及感動。事實上,在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得到世界認可的時候,我認為,我們已經不需要奧運金牌來證明國家的強大;相反,國民整體身體素質的提高才是參與體育的目的。和奧運會相比,世界杯我們更多地扮演了旁觀者的角色,通過現代媒體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媒體和商家在中國熱炒世界杯的聲勢絲毫不亞於任何參賽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