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體育搭台、經濟唱戲之外,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人體育熱情的高漲也是“招商引賽”的驅動力。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廣州亞運會的即將到來,中國的群眾體育、全民健身熱潮興起。在各個城市,各類健身、體育俱樂部如雨後春笋般出現;加上國人傳統的晨練習慣,儘管沒有權威的數據統計,但數目龐大的中國民眾平日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由於沒有形成完善的市場運作機制,“招商引賽”多為政府主導、投入。其中的一個弊病是,許多城市在“大上賽事”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賽事的群眾基礎,導致民眾的參與度不高,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受到冷遇,“花財政的錢唱獨角戲”。
以中國煤炭大省山西的省會太原市為例。太原一度以污染嚴重遠近聞名,近些年來污染大為緩解,為了向海內外展示環保取得的成就,太原尤其希望通過引進國際性賽事重塑自身形象。為此,自2007年以來,太原先後舉辦了小輪車世界錦標賽、女子摔跤世界杯、國際象棋大師賽等一系列國際比賽。由於這些體育項目在中國尚屬小眾項目,難以獲得觀眾的捧場,這些賽事在與觀眾的互動方面並不成功。
與此同時,中國眾多城市在“招商引賽”的過程中,還面臨著“重引賽”、“輕招商”的問題。政府在引進賽事上積極與國內外體育組織斡旋,但在市場開發上仍存在薄弱環節。此次太原國際馬拉松賽薄弱的市場開發就是許多辦賽城市的縮影:一是辦賽經費全部來源於政府撥款;二是電視轉播權無償提供給電視台,且無法分享廣告收入;三是沒有冠名。此外,其他各環節的商業開發也都無從談起。
山西大學體育系教授成民鐸認為,中國一些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在積極引進國際賽事時,應同時注重商業開發,著力培育體育產業市場的健康成長。
成民鐸表示,在歐美地區,舉辦賽事一般都有各類贊助、冠名,形成了完善的體育產業鏈條;資金來源於體育產業,最終又回到體育產業,形成良性循環。而中國許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城市的體育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多靠政府投入,導致賽事難以持久並形成傳統品牌。因此,地方政府宜兩手抓,在大力引進賽事的同時,注重市場培育;以免一旦成功引進賽事,又面臨無米下鍋只能靠政府投入的尷尬。(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