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新華網報道,2010年歲末,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接受多家中央媒體的集體採訪,暢談“十一五”期間中國體育取得的成就,對“十二五”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問: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們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亞運會更是當仁不讓。您覺得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講,體育比賽的金牌和以往意義還一樣嗎?
答:體育事業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在體育的各個門類上,都要有所進步。體育本身的內涵是很廣泛的,體育既是實力又是文化,還是藝術,更是一種精神力量,因此,對體育的理解就要全面。如果要排序的話,首先就是發展群眾體育。在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方面,體育肩負著獨特的作用。金牌也是需要的,因為它也是展現實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對增強民族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絕不能夠把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對立起來。競技體育發展了,會極大地提高全民族的體育意識,使大眾更加熱愛體育、參與體育,這對群眾體育是一個極大的推動。群眾體育發展了,全民身體健康素質進一步提高了,也會湧現出更多的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所以,一定是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問:“十一五”期間我們在全民健身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有怎樣的變化?
答:“十一五”時期,群眾體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第一,政府履行體育公共服務的職能得到大大加強。這些年我們的一項工作是推動“三納入”,就是將全民健身事業和所需經費納入各級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和年度工作報告。到目前為止,全國31個省(區、市)都在積極爭取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十二五”規劃);29個省(區、市)已將全民健身事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3個省(區、市)將全民健身所需經費列入了2010年本級政府財政預算。第二,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得到極大加強。我們做了一個粗略統計,這五年來,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規模超過了改革開放前期二十多年的總和,有的省這五年還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總和。第三,基層群眾的體育組織網絡大大加強,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是社會體育指導員。5年以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人數不到30萬,目前已經有65萬名。第四,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得到了大大加強。北京奧運會前通過“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這樣一個口號來推動群體活動的開展,廣得人心。奧運會後,國務院確定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又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條例》。這些前所未有的重大舉措,是強大的政策保障和推動力量。第五,在體育場館設施上,我們注意將新建和挖潛結合起來。全國有100多萬個體育場館,其中超過66%在學校,可是學校場館開放率很低。從2006年開始我們和教育部合作,推動學校場館向社會開放。經過我們的努力,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場館開放率已經達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