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河北省體育局體操舉重柔道運動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中)、保定市體操中心主任(左)與張尚武(右)的叔叔進行交流。 |
前世界冠軍、街頭賣藝乞討,張尚武因這雙重身份的極度反差成為熱點。最新的消息是,張尚武開通捐款賬號遭質疑,多名教練隊員證實他多次偷東西,愛攀比,喜歡打架,好吃懶做。面對張尚武,我們該關注什麼?
每個人都知道,張尚武命運的反差,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個人的惡習和頽廢。於是,我們哀其不幸,更怒其不爭——他是一個從小缺乏父母關愛的心智不健全的人。因而,他當然需要我們的同情,但這同情不僅僅是給一些錢或一份工作,而是更重要的心理救助。
簡言之,指責他不會做個社會人,不如去教會他如何做個社會人。更重要的是,從張尚武的經歷中吸取教訓,開始重視對運動員心智的培養和教育。不可否認,像張尚武一樣經歷人生低谷的運動員很多,而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能最終戰勝這種低迷狀態,重新發現並彰顯自己的價值。但須承認,人的內心並不都是一樣的強大,我們不能因別人身上發生的奇跡,就苛求每一個人都達到同樣的心理高度。有些人,或者是天生內心就軟弱,或者後天經歷使然,他們確實需要我們在心理上給予更多的幫助。
張尚武5歲開始學習體操,而有的孩子更早。一旦進入體育類學校,就意味著整個生活環境的改變,從一個本可以天地間自由奔跑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天天面對同一件事的“機械人”。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某種程度上沒了家,在最需要親情陪護的階段,失去了人生最為寶貴的血緣溫暖。於是,他們的生活只剩下訓練和比賽,視野也局限在一個小小的運動場館裡。為了體育技能,他們喪失了跟同齡人一起邁入課堂的樂趣,一起成長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