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軍張尚武,囚犯張尚武,賣藝乞討者張尚武。這名28歲的年輕人,被貼著多張標籤。從貧困少年到世界冠軍,到盜竊犯,再到地鐵站賣藝,張尚武人生中經歷了4個轉捩點,10年時間,一個懷著奧運夢想的男孩走完了從榮譽到恥辱的輪回。
對於國內體育人來說,獎牌的多寡有無永遠是一道寬闊的坎,如果你跳不過去,如果你跳得不夠遠,將摔得鼻腫臉青,甚至傷胳膊斷腿,永無翻身之時。當然,張尚武今日之遭遇,他自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身性格的缺陷讓他在卸下光環之後不知所措,走上了這條尷尬人生之路。但是,他的出現無疑喚起了大家許多不勝唏噓的記憶。著名舉重冠軍鄒春蘭當搓澡工、亞洲舉重冠軍才力當門衛、馬拉松運動員艾冬梅擺地攤、亞洲賽艇冠軍陳又香當環衛工……過去的榮耀與掌聲似乎微不足道,一旦離開了這個燃燒了身體與青春的行當,一些運動員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維持,留下無處安置的人生。
相反,一躍龍門,身價百倍,現實中不少運動員通過自己的努力躍過了這道龍門,廣告代言,加官晉爵,經商掘金……他們通過獲取體育競技的成功收穫了令人豔羨的人生。但是,當媒體拼版面、拼視覺報導姚明退役,當民眾眾說紛紜預測巨人未來走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關注那些沒有躍過龍門的人?成績平平又無一技之長的“塔底”運動員,退役後如何生存確實是不容回避的難題。尤其在一個金牌崇拜的國度,運動員荒廢文化知識,一心拼體育、拼成績、拼獎牌,體制內也沒有花心思讓他們重視文化知識,重視自己的心智發展。如果運動員能在重要賽事上拿到金牌,自然全民歡呼,各級政府層層褒獎;而一旦運動員退役後,再無望拿金牌時便被社會冷落,晚景淒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