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新路 回歸體育
近年來,每逢一個城市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總會有不少人擔心因此“影響、干擾市民的正常生活”。然而,深圳踐行兩個莊嚴承諾的努力和探索,正是中國舉辦國際大賽力求“回歸體育”,創新辦賽理念、思路和模式的表現。
踐行承諾的歷程讓我們看到,組辦者的眼光已不再局限於為體育競賽提供優秀的軟硬件設施,而是積極考慮當地全民健身事業的長遠需求。
如果僅僅為了辦好一場大型運動會而投入巨資興建大批體育場館,雖然可能在辦賽期間獲得參與者的讚揚和喝彩,但也容易遇到賽後閑置空轉的風險,高昂的運動成本更可能將多數民眾拒之門外。
深圳大運會使用的63個體育場館充分兼顧賽時需要和賽後長期使用,其中41個屬于維修改造現有場館,16個教育機構場館經大運會改造、提升、使用後將回歸學校師生,大運村賽後將成為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新校舍。
踐行承諾的歷程讓人們看到,中國辦賽理念逐步“與國際接軌”,諸多舉措和細節都折射出低碳、綠色、節儉的先進理念。
深圳大運會主場館大運中心注重集約利用中水和雨水,每年節水可達約107.37萬立方米,夠2200餘人用一年。
大運會地面總車輛需求的一半以上將由2011輛新能源汽車擔當,混合動力雙層巴士、純電動大巴和純電動出租車將構成大運交通獨特的風景線。
踐行承諾的歷程讓人們看到,中國不僅致力于為體育健將們提供一個出色的競技場所,也正力求為更多參與者營造交流與歡聚的平台。
為給世界各地青年朋友的歡聚和交流提供更多機會,大運村的每棟公寓樓下,都設置可供運動員散步、聚會的休閑區。人們還可以去大運村的咖啡吧、水吧,消暑的同時也可結識新朋友。
即將在8月7日舉行的深圳大運會城市火炬傳遞活動中,長達20公里的火炬傳遞路線上將布置花車、巡游馬車和輪滑表演,讓更多市民有機會欣賞、參與這場世界青年嘉年華。
10天后的深圳,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朋友將在這裡歡聚一堂、共襄盛舉,讓歡樂、勇氣和自信洋溢在每一張青春的臉龐,讓友誼、關愛、祝福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來源: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