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國際象棋需冠軍刺激 天才靠深厚土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1 10:53:24


侯逸凡(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國際象棋若想在我國走得更寬廣,需要競技層面的“冠軍刺激”,更需要民間普及的細水長流與尚棋氛圍的悉心營造

  在國際象棋“棋後”侯逸凡的身上,常常有兩個標簽:一個是“天才”,一個是“興化”。“天才”詮釋著她的棋藝:年少揚名、三奪“棋後”、比肩男子,這些常人難以企及的榮耀,足以匹配“天才少女”的美名。“興化”則意味著“夢開始的地方”:國象育人、全民尚棋、舉城辦賽,這座名不見經傳的江蘇小城,孕育出侯逸凡等一眾好手。

  或許正因如此,“天才”與“興化”總能如期相遇。目前激戰正酣的全國國際象棋個人甲組錦標賽,已是興化第六次擔綱東道主,侯逸凡也照例全勤出戰,與眾多男子高手比拼“最強大腦”。

  平心而論,國際象棋在中國的發展,恰恰得益於“天才”的不曾斷檔。一個又一個“棋後”,不只打破了歐美棋手對國際象棋的壟斷,而且延續著這項舶來運動的本土化輻射。然而,天才畢竟可遇不可求,將項目的騰達寄托於個體的閃光,終非長久之計。正如魯迅所言,未有天才之前,須有培養天才的土壤。中國體育界,往往缺少培育土壤的耐心和勤力。 

  國際象棋儘管全球流行、擁躉眾多,但在我國畢竟傳入不遠、根基尚淺,如興化這般愛棋、懂棋、興棋的城市為數不多。外來文化的隔膜、棋藝底蘊的薄弱、規則賽制的複雜、民間玩家的有限,讓國際象棋的“中國化”面臨先天不足,在全社會範圍內的推廣與傳播始終欠了點火候。

  國際象棋若想在我國走得更寬廣,需要競技層面的“冠軍刺激”,更需要民間普及的細水長流與尚棋氛圍的悉心營造。不拘囿小圈子,方能成大氣候,若如此,即便專業棋手的國際戰績有所起伏,背靠龐大的人才塔基,還怕出不了下一個侯逸凡嗎?(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