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大多數業內專家眼中,“世界杯”的金字招牌正不可避免地面臨“成色下滑”的危機——國際足聯理事會上周還正式通過2026年世界杯決賽圈的席位分配方案,從2026年世界杯起,總共將有48支球隊進入最後階段,其中直接晉級的名額有46個,包括歐洲16個,非洲9個,亞洲8個,南美洲6個,北中美及加勒比海地區6個和大洋洲1個。另外,除歐洲外,其餘五大洲還各有1個參加附加賽的名額,這5支球隊將與東道主所在大洲的一支球隊爭奪剩餘的兩個名額。
擴軍首先意味著比賽數量的增多以及賽程的拉長,而若按1個小組4支球隊的慣例分組,決賽圈將出現12個小組,這也引來球迷“吐槽”:觀看世界杯不再是視覺享受,而變成記憶力考試。
“比賽質量下降”是業內人士和“真球迷”最不願看到的,目前32支球隊分8個小組征戰世界杯決賽圈,已經出現了不少“雞肋”比賽,究其根源在於“世界杯”的“社會屬性”成倍增加,尤其經濟因素對於“足球比賽”本身產生了巨大影響,“純粹的足球”變得稀有,一旦世界杯擴軍至48支球隊,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然而,無論“世界杯”如何變化,中國申辦世界杯的決心已經擺上台面——最早可以申辦的2026年,離現在不過10年,儘管中國足球在10年內未必能夠出產一批具備世界杯32強甚或48強水平的球員,但多年來成功舉辦各項世界大賽的經驗表明,中國球迷“當好東道主”絕對不是難事。(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