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劉翔(中)在頒獎儀式上與樸泰硬(右)握手致意。 |
此時,再看新華社記者楊明關於唯金牌論的批判時,卻多了一些惆悵。我反倒有點支持殷寶林的“競技體育就是為了奪金牌”的言論,因為現在看來,他的這種觀點不是某個人的原創,而是功利的社會需要逼迫競技體育作出這種無奈選擇。沒有金牌,就算中國體育普及度達到世界第一,估計也很難獲得公眾的認可。反之,即便全民健身嚴重貧瘠,但金牌如囊中取物,還是能夠滿足很多人的虛榮感。
沒有一種接受失敗的寬容,沒有一種面對勝利的內斂,這種病態心理下,中國體育很難從唯金牌論的怪圈中解脫出來。而更嚴重的後果是,公眾對於金牌的仰望與膜拜,催生了運動員以及官方對於金牌赤裸裸的渴望,這一刻,金牌的結果要比所有的過程都值錢。在這種利益的驅使下,如果讓官員在貨真價實的金牌與不知何年何月能夠見成效的全民健身之間進行選擇,結果還用猜麼?
劉翔又一次當了英雄,只是靠的不是金牌,而是他奪取金牌後,公眾天壤之別的舉動。這些舉動讓我們對中國競技體育現狀有了一個重新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或許要比亞運會奪取多少金牌,劉翔多少連冠,都能夠觸及中國競技體育的靈魂與真諦。(來源:今日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