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領獎台上的學生軍仍是“稀有動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3 00:23:15


 
  1987年,原國家教委和原國家體委在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這是“體教結合”邁出的第一步。按照兩部委的規劃,“體教結合”就是要建立一個除體育系統培養運動員渠道之外,以教育系統為主體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家的政策比較嚴,只能先開始試點,招生時降分不多,還有的是完全接近正常招生的分數,所以這批人運動成績不是非常突出。”陳偉強回憶,隨著這些年對運動員成績的要求提高,預科、保送、降分等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方式一直在變,錄取分為二本綫的65%成為現在的標准。

  盡管如此,在推行舉國體制、奧運戰略的中國體育界,從高校練出來的運動員仍然是一支新鮮而活躍的力量,“內教好則用內教,如果內教水平還不夠高,則請外教。”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曾對記者表示,“引進來,走出去”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語水平和理解能力超過普通運動員的“學生軍”迎來了迅速成長的契機,“對運動項目的理解和與國際運動員的交流”是王嘉陵對王宇最為看重的特質,“去美國和外教的交流無障礙,更容易把握動作要點,這就是學生運動員的一個優勢。”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體教結合的培養已經嘗試了很多年,但水平突出的運動員也只有少數幾個人,尤其田徑項目,能在亞洲站穩腳跟已是相當不易,因此短時間內依靠高校產生人才恐怕還不現實,還需要時間。”在該業內人士看來,會外語、智商高不一定能成為優秀運動員,“又得學習又得有足夠的訓練保障,很難”。

  對很多在高校的運動員來說,天賦不是問題,訓練資源的保障才是“吃緊”的關鍵。“我的對手是很多西亞國家的運動員,尤其很多都是從非洲歸化來的選手,差距就更大了。”在趙婧看來,即便沒有歸化運動員,400米以上女子中長跑項目現在的實力也和世界水平“差距較大”。但她依然堅持在運動場上突破自我,現在她已經漸漸習慣“下午上完課3:20分就去訓練場,有時候訓練完了就餓著肚子去上課”的生活,讓她感覺“不太適應”的,就是在學校裡很難得到相應的運動保障。

  “未來的趨勢是高校化,但正兒八經在學校里面練挺難的。”現在已經進入上海隊的趙婧回憶,當年在學校奮鬥時和在體工隊待遇完全不同,“在食堂打十幾塊錢的飯,營養就那樣,但在體工隊就有不錯的飲食保障。另外,有了傷病,進校醫院就說你不能跑了,給你開請假條吧,但在體工隊的隊醫眼中,這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會很專業地幫你放鬆,這樣你才能更順利地開展訓練,高校很難有那麼強大的專業團隊支持。”而從複旦到莘莊基地治療的經歷,讓趙婧回想起來還有些“痛苦”,“倒三次地鐵還要坐公交,再走路,單程兩小時,往返4小時,消耗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優秀教練的缺乏則更為關鍵,“青少年中有田徑天賦的,大部分都在高中和大學,但體教分離的現狀,讓清華北大的模式很難複制。”在陳偉強看來,“體育系統有教練和培養資源,但拿到的卻是二流人才,一流人才全在校園沒有交流培養,很多人才自然就流失了,很好的玉沒有人雕琢。”這種“精英教育無體育,精英體育無教育”的狀況,很難因為幾名高水平“學生軍”的出現而得到改變。

  趙婧也發現,2009年本科階段,還有5個女生、4個男生一起訓練,但堅持到研究生階段的寥寥無幾,複旦大學的田徑高水平運動員也漸漸陷入“斷檔”,“研究生讀完了去專業隊的人更少,讀大學就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我現在在上海隊,即便不能去大學當老師,也有保障和分配。而那些更多的、沒有保障的運動員,就到了趕緊就業的時候了。”(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