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的訓練基地裡,中國龍舟男隊的隊員們住在簡易的兩層板房屋中,而這種簡樸的生活條件並沒有讓大家有任何怨言。每天一早8點多“開工”,隊員們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訓練。體能訓練、技術訓練……大家往往是離開船只就直奔健身房而去,每天直到下午5點多才“收工”。這期間,只是由於中午天氣炎熱不利於訓練,隊員們才會在中午進行短暫的調整和午休。而中國女隊也並未由於“性別差異”而在訓練中得到太多“優待”和“照顧”。“在這差不多半年的集訓時間裡面,像我一樣,有些隊員的年紀是比較大的,可訓練量卻一點也不低。”董愛麗說,“但我們知道,我們背負著為國爭光的重任。這種責任讓我們在這次封閉集訓期間,都有了一種和以往比賽、訓練所不一樣的心理感受。我們就期望著能夠通過刻苦的訓練,在亞運會賽場上為國家爭取一份榮譽。”
為了更好地讓隊員們儲備體能增加耐力,中國隊教練組還設計出了簡單但行之有效的“負重訓練”。他們在龍舟的尾部綁上了輪胎,增加船身重量,讓隊員們“負重”劃舟。在集訓開始後僅僅一個多月,隊員們就有了明顯進步,如200米和500米提高了1秒,1000米甚至比集訓前一口氣提高了7秒!“累肯定是很累的。”參加過廣州亞運會,第二次站上亞運賽場的中國男隊農民選手蘇伯品坦言,特別疲勞的時候他也曾產生過放棄的念頭,但一想到自己能夠以30歲的年齡獲得參加兩屆亞運會的資格,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既然身體還可以承受,那麼再累也都要扛下來。”作為中國女隊鼓手的李蓮英坦言自己在訓練中可能不會像隊友那麼疲勞,但隊友們的艱苦訓練讓她感同身受。“隊友們每天拉著負重去劃,看到她們劃起來之後,汗水不斷地流下來,真的可以用秤來秤,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努力,去完成好每一天教練交給我們的任務。”
這些汗水的重量其實已無需用秤去衡量,它們最終全都化作了一面面沉甸甸的亞運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