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書店+,高顔值實體書店在中國興起
http://www.CRNTT.com   2018-01-15 09:38:29


衡山和集:大隱於市的慢生活高顔值書店(圖片來源:東方網)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2016年8月,享有“最美書店”聲譽的鐘書閣在上海靜安區開設了實體書店。這個帶有些許都市奇幻色彩的文化空間吸引大批粉絲慕名而來,媒體也一窩蜂報道。然而就在同一個月,鐘書閣的“母店”鐘書書店的一家門店,因為運營壓力無聲謝幕,沒有媒體過問,更沒有人在朋友圈刷屏。“很多漂亮的書店進入人們的視綫,但也有更多書店關掉,并沒有人注意到這些。”

  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4日載文《書店不得不+》,文章說,2010年前後,在圖書電商興起、電子閱讀習慣形成、商業空間租金上漲等因素衝擊下,以賣書為主業的傳統實體書店舉步維艱,虧損、倒閉成為世界各地書店的普遍命運。中國的實體書店在這股洪流中也沒能獨善其身,不過在經歷了陣痛後,“集體過冬”的實體書店近幾年似乎出現逆勢而上的勢態。一個月前,“光的空間”新華書店揭幕。老牌的新華書店與嶄新的明珠美術館融為一體,在商業體中營造出一個以閱讀為靈魂的文化藝術空間。

  兩極化命運讓人不禁思考,實體書店的“春天”來了,還是只是表象?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國偉表示,大量實體書店在中國湧現,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書店複興,單純的書店已在上一輪倒閉潮中走向衰退,這些新開的書店是“新消費語境下的文化形態”。業內人士和學者觀察,這一輪實體書店興起的背後有政府大力支持、商業改造需求,以及大衆文化消費升級三股力量的推動。王國偉分析,當前政府力推實體書店的這股熱情,源自從中央到地方的“文化焦慮”。“文化不起來,很難成為強國,這個焦慮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大型商業體在網購衝擊下有了融入更多業態的需求,書店也成為商場轉型、提升品味的重要因素。再者,隨著中國人富裕程度提高,消費升級帶來的更高大衆文化需求,也為這一輪實體書店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與傳統的書店規整的格局相比,強調“高顔值”的新一代的書店經過精心設計,角角落落都洋溢著創意和時尚,除了書,咖啡座、文創產品都是新一代書店少不了的標配,人們逛書店的原因也不再停留於買書,喝咖啡、見朋友,甚至是拍照曬到朋友圈來顯示自己有文化,都是走進書店的理由。迎合新的消費需求,“書店+”的模式正成為這一輪實體書店發展的主基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