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1日電/過去二十年,人民幣取得了長足進展。就在1994年,外國遊客來華還不得不使用特殊的“外匯券”,而非本地貨幣。只有指定的商店和餐廳才被允許接收外匯券。
自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的發展進程進一步加快。當時中國政府宣布,解除人民幣與美元的掛鈎機制。
從那之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30%,中國央行也減少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人民幣貿易結算逐漸增加,2014年中國20%的商品貿易以人民幣結算。
不過,中國股市最近的牛熊轉換循環使外國投資者再次懷疑,將投資組合中的一大部分配置為人民幣資產是否明智。
儘管多數投資者可以接受市場波動,但中國政府的粗暴反應——包括禁止大股東拋售股票,以及讓上千家上市公司停牌——提醒了投資者,在中國投資既有金融風險,又有政治風險。由於臨時的行政干預而讓自己陷入不如意的投資之中,這種前景並不令人向往。
不過,長期趨勢仍然是,外國對人民幣用於貿易和投資的接受度逐步提升。
貿易結算還促進了人民幣在中國境外的積累。以香港為首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新加坡、倫敦及法蘭克福等金融區逐漸興起,使得多國政府及許多公司可以發行人民幣債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