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日前從美軍記錄文件獲悉了冷戰時期1950~1960年代部署在美軍統治下的琉球(沖繩)的美國空軍核武器管理部隊的活動詳情。使用破壞力超過在日本投擲的原子彈的核炸彈等實彈的搬入搬出訓練,在靠近居民的地區僅1957年上半年就確認了至少150次。此類情況揭示了琉球曾被當作美軍假想在亞洲進行核實戰運用的出擊基地。
共同社消息,通過記錄還確認到,包括核裂變物質在內的被稱為“核部件”的核武器核心部分被頻繁搬入搬出。在高溫多濕的沖繩,遮蓋武器的防護罩易被腐蝕,對核武器採取“晾曬”作為對策的安全管理內幕也記錄在案。
該文件是管理運營嘉手納基地(沖繩縣嘉手納町等)的美國空軍第313航空師的年度報告,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我部政明獲取並保存了1955~1964年的部分。其中包括專門負責組裝和搬入搬出核武器的第12航空儲藏中隊及管理核武器和彈藥的第7戰術儲藏中隊的相關記錄。兩個中隊均部署在該基地。
根據1957年的報告,第12航空儲藏中隊實施了從飛抵嘉手納基地的轟炸機中運出核炸彈並在檢查後裝入機內等訓練。僅當年上半年就確認到約150次使用實彈的訓練。1957年3月,美軍假想以該基地作為核戰爭時的出擊據點,實施了大規模演習“白馬”。
訓練中使用了具有廣島原子彈100倍以上破壞力的氫彈“MK15”(重量約3.4噸)等多種核炸彈。
為切實執行突發事態下的作戰計劃必須盡快搬運各種核炸彈,文件中還有多處誇耀訓練“成果”的記載,諸如“平均約1小時成功搬入搬出MK15共59次”等。此外還有使用第7戰術儲藏中隊管理的嘉手納基地及硫黃島核武器的作戰計劃等相關記錄。
一系列文件將於近期在琉球大學島嶼地區科學研究所的主頁上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