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施“絲綢之路”戰略,促進亞洲經濟整合
亞洲擁有多種成功的經濟發展模式,各國應加強理念交流,在構建地區發展共同體的過程中,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工協作。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研究員認為,中國一方面從亞洲國家獲得能源和初級產品供給,有力地改善了他們的貿易條件,中國龐大的需求推動了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與此同時,中國輸出的廉價貿易品降低了亞洲國家的進口成本,總體上推動了亞洲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另一方面,中國對亞洲國家的直接投資產業結構符合當地經濟特征,尤其是相關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轉移比較適合這些國家工業化早期的發展。因此,亞信機制下的亞洲地區合作是基於當前亞洲實際提出的符合亞洲經濟現實需求的戰略。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顯著區別於美國2011年提出的“新絲綢之路”計劃,後者旨在建立以阿富汗為中心,連接中亞和南亞的經濟發展帶。巴基斯坦戰略研究所的納傑姆·拉菲克(Najam Rafique)認為,當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倡議,吸引了更多成員和組織,涵蓋了更廣泛內容,更符合亞洲國家的發展實際。它強調倡導與謀求和平發展,是一種經濟導向的新安全觀。亞洲國家之間的有效合作至關重要,當前亞洲國家需要增進經濟合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消除國家之間的合作壁壘,打破相互之間的隔閡。中國的“絲綢之路”戰略有助於亞洲區域內資源的配置和優勢互補,有助於增進地區間的合作發展,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和貿易體系中,所有這些推動經濟一體化的努力,都將有利於亞洲地區的真正發展和互信。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需要維護好持續性強勁動力,從“需求驅動”和“壓力推動”差異的角度探討絲綢之路發展的路徑。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李新研究員認為,“一帶一路”是各國內外需求驅動的政策表現。從中國方面來看,西部大開發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了向外拓展商品市場和穩定能源資源來源的內生性需要,而有利的經濟環境增強了中國參與地區一體化的興趣,也為各國充分發揮經濟增長潛力提供了可能。這種“走出去”與“引進來”有機結合的發展態勢,加上“以本國為中心、平衡各國利益”的政策取向,有助於亞洲國家進行戰略調整,為更高層次的開放奠定基礎。亞洲國家正面臨這樣的發展需求,需要為政策上的互聯互通提供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借助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釋放本地區經濟增長潛力。
泛亞洲地緣政治與經濟架構需要進行溝通和整合。根據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經濟合作可以增進政治互信,為相互間在安全領域合作奠定基礎,並為全面合作提供持續推動力。打擊“三股勢力”,消除安全威脅,有助於保障亞洲東西部通暢,增進各經濟要素的互補與融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石澤研究員認為,在推動亞洲合作模式上,由於地區間存在較大的發展差異,中國應避免用單一模式推動亞信合作;注重務實合作,不必追求大而全的機制,應立足於雙邊和具體項目;經濟合作應該充分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爭取在一些小多邊、次地區的機制上進行合作;亞信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可以與南盟、上合、伊斯坦布爾進程等現有機制有效結合,以組織間合作的方式提升實際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