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面對新的安全形勢,中國可考慮在即將召開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峰會)上提出“公民安全觀”。
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一切社會成員。“公民安全”指的是公民的人身、財產及其學習、生活、工作環境的安全。對我國來說,在非傳統安全挑戰越來越突出、中國的海外存在和利益不斷上升的大背景下,維護公民安全的任務越來越嚴峻。從近年來中國面對的安全挑戰來看,對“公民安全”的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國內外恐怖主義的威脅;自然災害、氣候變化、流行性疾病以及食品和飲用水的不安全所帶來的威脅;國際和國內犯罪組織和個人的犯罪行為所構成的威脅;一些國家政局和社會動蕩所形成的威脅等。
要應對上述安全挑戰,首先要更新理念。傳統的國家安全觀聚焦國家安全,而國家安全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源於外部軍事威脅,但是在中國的國防實力越來越強大的背景下,我抵禦外部軍事威脅的能力不斷增強,傳統形式的國家安全風險在下降;另一方面,由於我公民安全所面臨的風險呈上升趨勢,這就需要我在思想上更加重視公民安全問題。
其次,應將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維護公民安全上來,更加重視促進公民安全的能力建設。如加強打擊恐怖主義的力量,提升防災、抗災和救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環境污染,確保食品和飲用水的安全,抓好治安和打擊犯罪,強化對海外公民的保護能力等。由於公民安全具有涉及範圍廣、維護安全的手段多元、所需能力多樣的特點,資源投入量大,能力建設周期長,這就需要我們早投入、多投入、重點投入,同時通過實踐的檢驗發現問題和不足,及時完善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