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將進入對立、對抗與競爭的曆史新時期。在這個曆史時期,兩岸關係、台海地區的現狀、穩定與和平將面臨挑戰。
(一)未來兩岸關係將呈現出對立的態勢
對比大陸、國民黨、民進黨三方的兩岸政策立場,可以看到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在兩岸關係方面台灣與大陸的立場呈現出對立的態勢。
從大陸方面分析,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3月5日,針對當前的兩岸關係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我們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從國民黨方面分析,國民黨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維護台灣的主體性,但是仍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因此,對於兩岸存在的政治分歧,大陸與國民黨執政當局采取的是相互妥協,相向而行的做法。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建立了國台辦與陸委會的對話機制,實現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見面;從民進黨方面分析,蔡英文的演講顯示出民進黨把台灣的“主體性”推向極端,拒絕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將台灣“主體性”與“一個中國”原則對立起來。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當局兩岸政策的改變將導致大陸與台灣的基本立場呈現對立的態勢。
(二)未來兩岸關係中的對抗性將不斷上升
由于民進黨執政後在兩岸關係方面與大陸的基本立場呈現對立的態勢,兩岸當局無法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原則上建立基本的政治共識,這將導致兩岸當局之間的政治互信難以建立,在兩岸各個領域的互動過程中,兩岸當局將由國民黨執政時期的相向而行轉為背道而馳,對抗性將不斷上升。
在未來涉及兩岸的各類具體事務中,包括大陸與台灣之間的事務,以及涉及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事務,大陸將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維護“一個中國”原則,並且采取措施努力鞏固“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將采取更加嚴格的方式關注台灣的行為是否觸犯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底線,是否會產生“一中一台”或是“兩個中國”的後果;面對大陸維護“一個中國”原則的努力,民進黨當局可能會采取兩種反應,一是采取同樣強烈的措施來凸顯台灣的“主體性”;另一種方式是對外采取現實主義態度,忍辱負重,對內繼續煽動民粹主義,強調大陸打壓。就像今年民進黨在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做法一樣。但是,無論哪一種反應方式都會強化兩岸的對抗性,甚至導致兩岸關係進入惡性循環。
(三)未來兩岸關係中的競爭性將不斷上升
從蔡英文的演講可以看到,當前兩岸關係的現狀存在兩個特征,一是台灣的“主體性”已經基本確立,並且民進黨執政後會不斷強化台灣民衆的主體意識,不斷鞏固台灣的“主體性”;二是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台灣仍然保持著與大陸之間的法理連結。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的現狀。
然而,從理論上分析,兩岸關係的現狀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台灣的“主體性”走向極端就是台灣的獨立,保持兩岸的連結將阻止台灣的“主體性”走向極端,走向“台獨”。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當局將在各個領域不斷鞏固台灣的“主體性”,不斷強化台灣民衆的主體意識。同時,在教育領域再次修改教科書,在經濟領域推動新南下政策,企圖逐步切斷台灣與大陸在曆史、文化以及經濟領域的連結。與此相對應的是,大陸雖然中斷了海協會與海基會、國台辦與陸委會之間的對話機制,但是,仍然強調“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大陸的政策是通過兩岸的交流、合作與融合,保持並強化兩岸在各個領域的連結。
在未來兩岸的互動過程中,台灣當局將努力鞏固台灣的“主體性”,大陸方面將努力強化兩岸的連結性,由此形成兩岸競爭的態勢。
(四)未來兩岸關係爆發危機的可能性上升
蔡英文在演講中承諾“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這個承諾保持了兩岸之間的法理連結,將大大降低未來4年台灣當局推動“法理台獨”的可能性。因此,在蔡英文第一個任期裏,發生“'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的可能性不大。對照《反分裂國家法》的相關規定,大陸采取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也不大。兩岸之間的和平是可以維持的。但是,如果兩岸當局之間對立、對抗的態勢不斷加劇,未來兩岸關係、台海地區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將上升,兩岸關係、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結論
民進黨重新執政從根本上改變了台灣的發展戰略,導致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特點。毫無疑問民進黨執政對兩岸關係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是,如果從更大的格局中來思考,各方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民進黨上台無法改變台灣所處的外部基本結構,包括兩岸之間陸強台弱的基本結構,亞太地區大國關係的基本結構,以及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認知。因此,鞏固台灣問題所處的基本結構不僅有助於遏制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的分離主義傾向,而且有助於保持兩岸和平統一的信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8月號,總第2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