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昌老街上,每家每戶的臘腸,蔚為壯觀。 |
陳金水是鎮上老戶,已年過八十。老人家說,做臘腸的豬肉,當首選本鎮農戶家養的豬。豬後腿上那塊筋骨最好的肉,正是用來做臘腸的材料。一整只豬,其他的肉都用不上。一斤的後腿肉買來,去皮去骨去肥,最終也不過做得六兩臘腸。
怎麼做臘腸?那得選一副粗細適中的豬小腸,小竹片將腸子內外的粘稠物去淨,直到刮得薄如蟬翼,再用清水洗淨。豬肉斬小塊,入肥肉、醬油、白酒、味精、鹽和白糖適許,攪拌均勻灌入腸內。最後用箬殼絲分段結扎,即行晾曬。
臘月裡每逢晴日,陳金水養成了和臘腸們一起曬太陽的習慣。家門口那一長溜的臘腸,他看著,總會流露出看子孫般慈祥的目光。
陳家門口那棵樹樁,從他13歲那年,正式移交到他手上。從此,他在做臘腸之外又多了一門手藝——扯白糖。
“扯”那功夫真是好看。陳金水用一支小竹竿與樹樁抗衡,白糖在竹竿與樹樁之間越扯越長,快落地時,他一手接住,重新甩回樹樁。
拉扯的時間愈長,糖膏愈冷硬。陳金水動作卻不見緩,再拉、再甩,周而複始,直到糖絲和他的頭髮一般雪白。那頭,小女兒早已放好案板,趁著餘溫將糖條切成小塊,裝進包裝。
陳金水的安昌,是安生立命之所,攝影師蔣中來的安昌,卻是長長久久的惦念與懷想。
臘月裡,在杭州工作的蔣中來不管節不節,一到周末就惦著要回安昌。也難怪,這一張張的好圖片,沒有讀你千遍不厭倦的愛戀,任你有再高明的技巧,也不會一蹴而就。
蔣中來說安昌,太陽有太陽下的慵懶,下雨又有下雨天的蘊藉。他自小長在安昌隔壁的東浦鎮,但奇怪的是,這些年倒似將安昌認作故鄉,他說,在安昌,才會想起小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