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杭改十條”成效深遠,這兩天成為代表委員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智慧經濟”、“權力清單”、“三改一拆”都與“杭改十條”相關。
杭州日報報道,“行政審批改革,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前要20幾天才能完成的審批,現在一個星期就搞定了。”近半年來,海康威視分管基建項目的負責人朱進剛一直在忙著三期項目的審批,對此他很有發言權。
搞了20多年的建築,以前朱進剛對各種繁瑣的審批是“敢怒不敢言”,現在,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路少跑了”。以前,一個項目要準備20多份材料,每份都有一兩寸厚,裝訂好就往國土、規劃、電力、發改委、消防等部門送,“兩天都送不完。現在不用了,濱江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非常方便。”
為提高杭州經濟活力,2013年底杭州出台了“杭改十條”,其成效是深遠的。這兩天,“杭改十條”依然是代表委員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提案內容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要你講話,就一定得講真話!”政協九三學社界別討論組人不多,只有16人,但討論一開始便進入了高潮。
真話都在集體提案《深化改革,打造智慧經濟發展的杭州模式》裡。已經是第三年了,九三學社一直關注著杭州的行政審批等改革。
去年,《關於規範建設項目中介服務機構和市場管理的建議》的提案獲優秀提案,其核心就是強調行政審批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