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下姜村的蠶桑、茶葉、早稻等傳統農業大都分散經營,辛苦一年,收獲可憐。村裡要是產業發展不上去,肯定是富不起來的。”楊紅馬說,通過公司化運作,現在下姜村的村民有了“三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到園區打工獲得薪金,按照股份獲得分紅。通過“租金+薪金+股金”模式,比原來種糧的收入高出不少。
“為了更好地起到產業發展的示範引領作用,現在葡萄大觀園暫時交由鎮村聯合托管,以後會逐步返租給村民,公司提供技術指導、品牌包裝、統一銷售。”姜承堂說,僅葡萄種植一項,村民人均至少可以增收500元至1000元,這還不包括葡萄大觀園帶來的鄉村游收入。
“有了好風景,又有了花果山,其實就等於栽下了‘搖錢樹’,收入年年提高是看得到的事。”楊紅馬說,全村人都期待著“最美下姜”變為“最富下姜”,村兩委正帶領村民打造彩色農業示範基地、鄉村游采摘基地。
沿鳳林港溪溯流而上,向東徒步2.3公里,1078米的稻子尖山腳下,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仿古建築拔地而起。“這是五狼塢登山基地遊客接待中心。已經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驢友前來征服‘野山’,可以在這裡休息、補給。”密林深處,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大小瀑布隨處可見。19歲就穿梭在山裡的老書記姜銀祥還多了一個身份——“登山向導”,未來,下姜人將在綠水青山間打造登山游步道。在鄉村采摘游、紅色旅遊和戶外運動的基礎上衍生出針對不同人群的民宿,帶動村民就業,吸引遊客前來。
曾經“窮得連張板凳都沒有”的下姜村,去年村集體收入為3569.2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也從十年前的2154元增長到了12958元。
下姜追夢:
吾村吾鄉吾心歸
天色擦黑,一波波遊客、騎行愛好者聚集在農家樂吃晚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