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源古村落裡鄉愁濃 |
治理細致入微:扎實推進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3年內將完成245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依托市場,引進“建設—經營—移交”的BOT模式,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的常態化清運和無害化處理,目前已覆蓋全區16個鄉鎮(辦事處),清運生活垃圾9000餘噸;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資源化處理工作,構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制定《關於扎實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的實施意見》,今年實現垃圾分類村全覆蓋。同時,舉辦專項宣傳活動10場次,評選“潔美家庭戶”1300戶,引導村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維護村莊環境。
重治之下,垃圾河、黑臭河,已經難覓蹤影,嬉水、親水又成了孩童暑期最熱衷的節目。更多的鄉村記憶,都變成了現實:上方鎮消滅了“牛奶河”,一溪清水倒逼產業轉型;全旺鎮樓山後村投入3000多萬元,古村變身新景區;烏溪江水質成為華東地區最好的一級地表水……
重轉型促增收 建設希翼中的美好家園
美麗鄉村建設給村莊一個美麗的外表、潔美的環境,這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在於提升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實實在在地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讓老百姓嘗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帶來的甜頭。
湖南鎮埂頭村原來是生豬養殖大村,在保護一江清水中拆了豬棚,百姓的增收怎麼辦?盛夏午後,知了聒噪,我們來到該村地處500多米海拔的里村自然村,氣溫比城區足足低了七八度,放眼望去,山壟里滿是搖曳的茭白翠葉。“這里種了100畝左右冷水茭白,近期可以上市,收購價每斤在3元以上。”基地負責人翁有良滿臉喜悅。
翁有良算了一筆賬,一畝田可產茭白2000公斤以上,按最低收購價每公斤6元,扣除每畝2000元的成本,村民一畝田收益在萬元以上。
高山茭白僅是湖南鎮新近發展的產業之一,種植水栀子,培育鐵皮石斛,發展金針菇、茶樹菇,2013年開展以生豬整規、玻璃拉絲行業等為主的烏溪江飲用水源綜合整治之後,衢州開始引導群眾走上轉產增收新路。
建美麗鄉村,衢江區積極拓展農民致富渠道。在這一思路指引下,衢江區通過產權改革、精准扶貧等渠道促進農民增收:開展農村確權賦權調查摸底工作,制定出台《關於推進衢江區農村確權賦權改革的實施意見》,穩步推進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61個村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集體土地房屋登記5124宗。在蓮花鎮全面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一方面開展“移房上山”試點,積極破解農村土地低效利用、中心村人口集聚、農民建房等難題;另一方面開展農村土地整村流轉試點工作,首批試點蓮東村、犁金園村、蓮花村,採用“定量不定位”的方法,實現土地“三權”(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離,推動農村土地整村流轉,使農民享有租金、股金、薪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