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山環抱,竹海連綿。一腳踏入,五官感知的全是綠。
|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其實,不用做更多說明,只要踏上浙江大地,你就會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有深切的體會:
《人民日報》報道,這裡蓊蓊鬱鬱的山巒,清澈見底的溪水,都在告訴你什麼叫“生態文明”。這裡“公共交通到村頭,硬化路面到地頭,超市到門頭。”城鄉界限越來越模糊這一現實,也在立體地向你闡釋“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關係。
天下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多,為什麼浙江做到了成功轉化?促成轉化的支點又是什麼?
支點,就是“咬定青山”的定力。不計較眼前得失,不為環境所左右,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終有大成。
相反,如果缺乏定力,只盯著任期內的GDP,只想著眼前出政績,那麼,金融危機襲來時,經濟數據下滑時,環境保護的“硬杠杠”就不可能不寬,節能減排的“緊箍咒”也就不可能不鬆。
時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確有不少幹部焦灼不安,搖擺不定。中部地區一位熟悉的縣委書記曾私下抱怨:這兩年為了保護生態,全縣上下大抓轉型升級,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產能,結果拖累了GDP。他下一步的打算是:“準備妥協一下,暫緩一下上述舉措。”他說,這麼多年了,這個縣的經濟增速一直在全省前列,不能到了他這一任,就下去了。
這個書記的這番話,實質上是定力不足的表現。儘管這些年一直提倡淡化GDP,但在一些地方,唯GDP是從的影子仍揮之不去。影子投射出的,是短期行為作祟。任期只有幾年,只要GDP上去了,出政績了,自己屁股一拍高升了,污染不污染與我何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