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除夕夜前夕,在蕭山瓜瀝鎮航民村文化禮堂,一場三地聯播、聲勢浩大的“村晚”上演,不同的是,台上的表演者全是當地村民。當地村民李阿姨是排舞愛好者,自村裡文化禮堂建設以來,她和當地有相同興趣的人每周二下午都去文化禮堂排練,定期還參加演出。在現場VCR中,金華婺城區乾西鄉幸福村表演的《達人秀》、衢州柯城區衢化街道的情景表演唱《我是河長陳根土》、麗水鶴溪街道包鳳村的佘族歌舞《佘家三月三》、等同步上演,都是具有當地鄉土特色的節目。
通過多年的轉型發展,浙江農民人均收入有很大提高。2014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3元,居全國第二位,連續31年居省區第一位。“禮生於有而廢於無,人富而仁義附焉”,浙江農民不僅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順應農民對文化的熱切期盼,浙江大力開展文化惠民建設。
據悉,2014年,建成農村文化禮堂 3400 家,村級文化活動室覆蓋率已達100%。2014年,全省文化系統共送戲下鄉9120場次,送書104萬册次,送講座展覽3757 場次;開展文化走親1150場次。”“千鎮萬村種文化”活動自2008年啟動以來,累計培訓基層文化幹部、業餘文藝骨幹、村級文化管理員近600萬人次。
不僅如此,杭州連續三年把農村文虎禮堂建設列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市級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資金,用於支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金華市打破傳統文化下鄉模式,創建“流動文化加油站”,推出“流動文化館”、“流動圖書館”、“農家大篷車”和“民工俱樂部”等品牌活動,打通文化悅民“最後一公里”。舟山市注重歷史文化傳承,傳承好“活態文化”,今年公布市級非遺傳承教學基地14個等。
在紹興柯橋,隨著戲迷俱樂部、書畫俱樂部、攝影俱樂部、舞蹈隊、合唱團的鄉村文藝團體的成立,許多原先“歸隱江湖”的民間文藝人才,紛紛湧現出來。磨豆腐的“畫家”、刷油漆的“書法家”紛紛一展身手。截至目前全區已有600多支業餘文藝團隊、50000多人次參與其中,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民的精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