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在鳴山名俗文化節上,古村將這些傳統民俗和民間技藝的老底子掀起來,讓村民與遊客分享。
|
鳴山村有八大古屋,像蔡雲祥、沈翰、陳發明宅等,大部分建於清代和民國時期,基本上屬於八處合院式建築,融合了浙南、閩南傳統民居特色,古韵古香。
“只要在水邊,必栽榕樹,我們鳴山村也不例外。”據管朝亮介紹,村裡最大的一棵榕樹至今也有500多年,另外在馬九娘娘宮前還有兩棵150多歲的“高齡”榕樹。
說到名人,管朝亮更是滔滔不絕。曾任貴州鎮遠知縣、黎平同知的蔡時豫是鳴山人;南宋永嘉學派大儒陳傅良、元代浙南大詩人陳高、明末布衣詩人何白、清代浙南名宦徐恕,都留下過游訪鳴山寺的美麗詩篇;南宋工部侍郎徐誼和明代平陽司千戶馬俊、雲南布政司左參政陳宣,則以鳴山為人生最後歸宿。
守望傳統民俗傳承民間技藝
平陽雖是浙南的一座小城,但是歷史底蘊深厚。平陽木偶戲、單檔布袋戲、太平鈿剪紙、溫州蛋畫技法……截至目前,平陽已擁有省級以上非遺21項、國家級非遺4項,省級傳承人33位、國家級傳承人2位。
在鳴山名俗文化節上,古村將這些傳統民俗和民間技藝的老底子掀起來,讓村民與游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