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異曲同工。德國目前正在通過實施“工業4.0”進入下一個創新階段。本質上講,“工業4.0”是將生產自動化的現實世界與信息技術的虛擬世界相結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其他國家都在朝這一方向邁進,並基於本國國情提出了不同的發展戰略,例如“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不同的是,德國在許多工業領域已具備高度自動化能力,並使用最新的創新生產技術。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此外,德國“工業4.0”戰略主要是由企業“自下而上”推動,“中國製造2025”戰略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落實。
浙江日報報道,“中國製造2025”面臨的挑戰,最主要的是中國需要同時完成“工業3.0”和“工業4.0”的“彎道超車式”發展。從技術上來說,大型創新型企業是有可能實現這一轉變的。但要將這一轉變輻射到整個工業領域,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大量的技術革新,還需要組織形式的創新及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從德國的情況來看,目前已經有很多智能生產方案和生產技術可供使用,許多問題在技術層面上已經具備可操作性。但轉變的難點在於,如何重新構建工業生產的組織方式,並創造出新的智能生產、智能工廠及商業模式,且不損害社會和生態利益。生產的可持續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業生產要從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角度全面考慮。
中國工程院院士、“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副組長鄔賀銓:
主攻智能製造
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完成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智能製造將是主攻方向。智能製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只有通過智能製造,才能帶動各個產業的數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