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智能出行滲透率排在全國第一。 |
杭州車均道路面積全國倒數第一 遠超紐約東京
杭州每年人均因交通擁堵損失5721元
目前,活躍在杭城大街小巷的出租車數量約為1萬輛。國家規定,大城市萬人出租車數量不宜少於20輛,但是杭州的數值僅為13.4輛,低於標準線。在最難打車城市排名中,杭州位居第15位。通過滴滴公布的熱力圖可以看到,杭州最難打車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延安路和中山北路沿線。其中,中山北路中大廣場附近、仁和路/惠興路口附近、體育場路/中山北路附近、龍翔橋地鐵站附近、中山北路平安居小區附近,排名前五位。
打車難,市民只能咬牙去買車,私家車數量激增,但道路的建設水平沒能跟上車輛增長速度,導致車輛密度過高,出行效率下降。2015年柴靜轟動一時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中,曾透露“杭州是全國人均汽車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報告》中,以車均道路面積(單位:平方米)考量,坐實了這一說法。杭州的車均道路面積為25平方米,排在全國倒數第一,大幅超越國際大都市東京、紐約。
一個惡性循環就此產生。高峰擁堵延時指數(暢通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的緯度中,杭州排在第六位,數值為1.65,表示單位里程通行時間是通常條件下的1.65倍。上下班苦不苦?數據來說話。杭州人每天上班的通勤距離為13公里,排全國第10;通勤時間為35.8分鐘,列全國第9。杭州的湖墅南路進入了全國年度最擁堵路段的前十位,位居第8。
交通擁堵帶來的嚴重資源浪費,讓人心疼。報告顯示,杭州每年因交通擁堵導致的人均成本(各城市平均時薪*因擁堵造成的延時*人均全年通勤次數)為5721元,排在全國第5,北京以7972元高居第一。
可以說,杭州榮升為智能出行最活躍城市,是老百姓在糟糕出行狀況下的無奈之舉。
|